江夏金毛训练

李思敏(左)和宠物医院医生正在对白腹隼雕进行救治 。
放飞后从定位器上传回的苍鹰飞行路线数据 。“○”里数字代表追踪器采集数据的次数,次数越多,说明苍鹰在此地停留的时间越长 。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夏琼
“哎呀,来活了!”李思敏的手机响了,有人在微信群里呼叫他,“小李,你看这个有救吗?”
发来的图片里,一只长着大眼睛、勾勾嘴的小猫头鹰样的鸟儿,呆呆地站在一张办公桌上 。
“这是鹰鸮(音:xiāo),它的眼睛怎么了?”李思敏把手机拿近些,再一次仔细辨认后,给对方发语音,“你把手机靠近一点,把它的右眼拍一下给我看,它的右眼好像有点问题,我要仔细看看!”
“记得一定不要去惊动它 。这种情况下,鸟很容易因为惊吓过度,发生应激反应,导致死亡 。”他还指导群友,“等会儿找一个纸箱,上面扎几个孔,把它放进去 。”
这样的呼叫,李思敏常常收到 。周围认识的朋友、观鸟志愿者们,甚至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碰到猛禽救治中有疑问的,都会跟他联系 。他是武汉市观鸟协会会员,也是圈内小有名气的“猛禽医生” 。
■ 第一次救治猛禽时正上初二
武汉市江夏区八分山冬季的天空分外热闹,这里是部分候鸟过境的通道 。
初见李思敏,是在一个小区门口,穿着黑色帽衫外套的他正弯下身子,抚摸着一只不知被谁拴在铁栅栏上的“金毛” 。因为锁链被缠住了,金毛的活动半径变得更小,它显得有些紧张和烦躁,李思敏的抚摸让它安静了下来 。
担心“金毛”的安全,他拍了张照片,在朋友圈发信息,“这是谁家的狗狗啊!”过了一会,有邻居走过来告诉他,是有人在附近办事,把狗临时拴在这里 。他把狗狗的链子理顺,“走啦!”他再次摸摸“金毛”的头,这才离开 。
“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就和动物特别有缘 。”他腼腆地低头笑说 。
从李思敏家客厅窗户望出去,是满目翠绿的八分山 。“我们家原来的房子离八分山更近,就在山脚下 。”
李思敏是1990年出生的 。2004年的一个冬天,正在读初二的他放学回家,路过一片菜地,无意中,他发现菜农架设的鸟网上好像挂着一只鸟,好奇的他走近一看,“鸟还是活的呢!”李思敏惊呼 。那是只雀鹰,属于小型猛禽,是鹰类中的捕鼠能手,不过当时李思敏还不认识它 。
李思敏打算帮它解开网线,但猛禽到底是猛禽,哪怕困在网上 。雀鹰伸出利爪就在李思敏手背上抓了一下,当时就流血了 。李思敏的左手手背上到现在还有当时留下的疤痕 。
他忍着痛,把鸟从网上解救下来,仔细查看,发现鸟嘴里渗出血来,原来鸟的嘴巴被细密的鸟网割伤了 。从小爱看《动物世界》的李思敏知道,小动物嘴巴受伤会影响捕猎和吞咽食物,如果长期恢复不了,就会饿死 。
■ 那年压岁钱都用于救治雀鹰
李思敏把这只受伤的鸟带回了家,怎么才能把它治好?他询问周围的人,大家也不认识是什么鸟,怎么治更不知道 。
这可怎么办?他灵机一动,养鸽子的人多,是不是可以参考鸽子受伤的处理办法? 果然,有人建议,可以用云南白药和其他消炎药试试 。他用零用钱买来相关书籍和药物,摸索着治疗这只雀鹰 。
刚开始喂药并不顺利,一放进去就被雀鹰吐出来 。他就买来新鲜牛肉,切成小块,再用筷子在肉上戳个洞,把药塞到牛肉中,再喂给雀鹰,这次雀鹰乖乖地吃了 。
其间,正逢过年,李思敏不放心,走亲戚、吃年饭,鸟笼子走哪儿带哪儿 。
这样持续两个月后,渐渐的,他发现小家伙的状态越来越好 。有时还没等他喂,小家伙就能自己把牛肉撕开吃,这让他大喜过望 。“真有成效了,那继续,不能停 。”那年过年的压岁钱,都被李思敏用来给雀鹰买口粮和药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