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 白敏中生平简介,一生有哪些贡献?

【人物简介】
白敏中(公元792 — 861年),字用晦,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唐后期宰相,著名诗人白居易从弟 。白敏中少孤,承学诸兄,唐穆宗长庆(821—824年)初中进士,初由义成节度使李听用为僚属,入朝为右拾遗,改殿中侍御史,后出任邠宁节度副使,因政绩显著,御史中丞高元裕引荐为侍御史,转左司员外郎 。唐武宗素闻白居易大名,欲以重用,宰相李德裕上奏白居易患有脚病,力不胜任,言白敏中文词类居易而器度见识过之 。于是,命白敏中为知制诰,翰林学士 。
唐宣宗即位,白敏中为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小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因与李德裕往来密切,又受其引荐,被视为李德裕党 。大中元年(847年),李德裕遭贬,白敏中为保其官爵,极力排斥诋毁李德裕,受到众人的谴责 。李德裕被贬后,白敏中历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自员外,凡五年十三迁”,真谓官运亨通,但不久就遭到崔铉和郑颢的排挤 。离京充任地方官 。历邠宁、剑南、荆南节度使 。
【唐朝宰相 白敏中生平简介,一生有哪些贡献?】唐懿宗执政后,白敏中重新得到重用,被召还入朝,拜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恢复了宰相职位 。未几又给白敏中加官中书令 。咸通初年,白敏中虽已年迈,朝廷又命为凤翔节度使 。白敏中三次谢绝,最后除东都留守,以太傅退离政界 。
【主要贡献】
白敏中辅政期间,在缓和民族矛盾,加强民族关系上有着一定的贡献 。他作为镇抚大 臣,前去安谕党项,以司空、平章事兼邠宁节度、招抚制置使 。临行时,唐宣宗亲自在安福楼为他饯行,颁玺书慰劳,赐通天玉带,以神策军护送,允许开府命士,礼遇如同裴度平淮西 。军至宁州,诸将已破党项及羌,白敏中征求军士们意愿,可弃战为农,从南山并河按置屯保,连绵千余里,又开通萧关至灵威的交通要道,且耕且战 。白敏中徙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后,发展当地骡子军,修复关碍,使山河完整,加强了西南边区的防御,治蜀5年,因劳加兼太子太师 。咸通二年(861年),西南蛮族侵扰,唐懿宗派人挟扶白敏中上殿,一同计议 。
白敏中一生身居要职,在处理民族关系和恢复、发展边地经济作出一定贡献,后由于足疾自请退出 。只是诬陷李德裕一事,给自己的声望造成一个阴影 。
【四辅之首的宰相】
白敏中自幼好学,不善言谈,承学诸兄,擅长诗文 。长大后,诚信笃实,看重友情 。一生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六位皇帝,位及宰相,在治国、治军上都有杰出的建树 。
长庆元年(821),于寒门好友贺拔(基)一同考取进士,任殿中侍御史 。不久征召到义成节度使李听府衙,李听面见后,非常满意 。迁右拾遗,出任河东、义滑、邠宁三府掌书记试大理评事,辅助李听,以办事干练闻名 。御史中丞高元裕荐为侍御史,再转左司员外郎 。大和七年(833),白敏中丁母忧,退居下邽故里 。唐武宗久闻白居易之名,急欲召用 。当时白居易患病,宰相李德裕极力反对武宗重用白居易 。乘机向武宗奏道:“白居易有病,不便朝事,其堂弟白敏中文辞类其兄居易,重友情,且有器识 。宜召用 。”武宗允准,即诏令白敏中为翰林学士 。迁中书舍人,累至学士承旨,兵部侍郎 。
会昌六年(846),白敏中出任同平章事(宰相),迁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集贤史馆大学士 。大中元年(847)唐宣宗即位,加拜白敏中为尚书右仆射,授金紫禄大夫,封太原郡开国公 。李德裕嫉贤妒能,积怨甚多,宣宗深恶之 。白敏中力助宣宗将李德裕贬崖州刺史(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县东南),其党羽贬出京师 。当时授到不少人非议,但白敏中深得宣宗信任,五年十三次升迁,位居四辅之首 。一天,宣宗欲知百官名数,便问令狐陶(任翰林学士) 。令狐陶答道:“六品以下官员,官卑数多,皆由吏部注拟;五品以上官员,则由朝廷制授,名有籍册,名曰‘具员’ 。”于是,宣宗命白敏中作《具员御览》 。白敏中不辞劳苦,夜以继日,编撰成《具员御览》五卷,置于宣宗案上,供宣宗考察大员时参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