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之地的郑国如何在齐楚的夹缝中生存

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陕西华县 。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迁都郑州荥阳的京襄城遗址,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都郑州新郑的郑韩故城遗址,直到灭亡 。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0君,建都郑州新郑395年 。郑国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
周平王东迁之后,郑国一度十分蛮横,干出了抢割麦子、箭伤周王的事情 。但是,随着齐、晋、楚、秦诸大国的崛起,郑国地位急剧下降,沦落成小国 。特别是由于地处冲要,楚军北上、晋军南下,郑国都要应付、都要挨打,甚至远在千里之外的秦国也打着郑国的主意 。
网络配图
我们在说楚庄王“问鼎中原”时,曾经说过一件事情 。秦国乘着晋国办晋文公的丧事,派出兵车三百乘,千里行军,想通过打击与晋国同姓的郑国,逞逞威风,所以极其张扬地通过东周王城 。陪着周襄王站在王城上看着秦军炫耀武力的小孩王孙满断言,秦军此去必然失利 。结果不出王孙满所料,秦军并没能在郑国占到便宜 。
原来,正是因为地处冲要、交通发达,郑国成了东西南北物产的集散地,商业繁荣,商人众多 。有一位名叫弦高的商人,前往东周经商,路过郑国和东周之间的滑国(今河南巩县、登封一带),却见这里驻扎着大规模军队 。弦高感到奇怪,滑国是小国,比郑国还小得多,哪来这么多的军队?一打听,原来是秦军路过此地,正在宿营,打击目标是郑国 。
弦高闻言大惊,一面派人火速向郑国国君报告,一面自备了12头牛,当然还有酒肉布帛之类,自称受郑国国君的派遣,来到秦军军营,面见秦军统帅 。弦高煞有介事地说:敝国国君听说贵军路过,十分高兴,虽然国小粮乏,仍然备下肥牛12头、酒肉若干,犒劳将军左右 。国君还修了国书一道,将由使臣面呈将军 。
网络配图
秦军本来是想在滑国休整军马,偷袭郑国,没想到郑国竟然派人来犒军 。疑惑之际,郑国的正式使臣也到了 。此时在位的郑国国君是郑穆公,接到弦高的紧急报告,立即下令做好抗击秦军的准备,同时派出使者,带着国书,驰往秦军军营 。郑国的国书口气十分诚恳,但又绵里藏针 。怎么说呢?第一,听说贵军路过,本想尽地主之谊,但因国小民穷,储备不足,又不忍心搜刮百姓,所以实在无法接待贵军 。第二,贵军可以在敝国的原圃狩猎,自行解决军粮,敝国将提供一切便利 。第三,为了不慢待贵军,敝国已经通知了宋国和齐国,让他们做好接待贵军的准备 。
秦军怎么办?两个字:傻眼 。还有两个字:无奈 。千里行军,贵在偷袭,别人已经有了准备,陈兵坚城之下乃兵家大忌,只好撤军 。当然,秦军也不能空手而回,否则岂不连军粮都赔了进去?于是顺带把滑国灭了 。但是,在回国途中经过崤山时,中了晋军的埋伏,主将被俘、全军覆灭 。而这一次指挥全歼秦军的晋国统帅就是指挥过城濮之战的先轸 。
网络配图
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件事,是要说明一个事实,虽然当时郑国的国力无法和齐、晋、秦、楚等大国抗衡,但上上下下都还在为捍卫自己的国家而努力 。弦高只是郑国无数普普通通商人中的一个,但他在国家危亡之际能够挺身而出,延缓秦军的行动,并在第一时间通报国内;郑国的应急措施也很到位,一面迅速做好抵抗秦军的准备,一面派出正式使者,继续迷惑秦军,而且通报齐、宋各国,结成抗击秦军的联盟 。这些都表现出一个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它的民众和贵族对于自己国家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与这个国家政治家们的表现直接相关 。借用一句前些年流行的套话,但又是至理名言:“有什么样的干部,就有什么样的群众 。”看一个国家的面貌,首先得看这个国家有些什么样的领导人 。对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郑国,我们只说其中两位:子产和子皮 。其中,春秋时,郑国上卿子皮发现子产才出于已,便毅然将国政委于子产 。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子产在郑国执政,整顿了国家的政治秩序,虽暂时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但经过较长时间后,人民得到好处,子产受到歌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