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宗南巡是怎么回事?明武宗朱厚照为何执意南巡?

武宗南巡,又称正德南巡?之争、明武宗南巡之争,1519年(正德十四年)农历三月的一起政治事件 。明武宗在江彬的唆使下诏南巡,遭到明朝百官的集体反对,最终以一百余位官员受刑或贬迁,明武宗收回成命而告终 。1519年(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叛乱,史称宸濠之乱 。虽然佥都御史王守仁在七月底即平定叛乱,武宗仍然隐瞒战功,而自封“镇国公”以平乱为由,于1519年(正德十四年)八月开始南巡 。
背景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491年——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出为皇帝嫡长子,后来又当上皇帝的人 。明武宗14岁登基,年号正德 。
1519年(正德十四年)三月,即下诏准备南巡 。诏书颁布之时,朝廷内外一时哗然 。
1519年(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久怀异志、阴谋作乱的江西宁王朱宸濠杀死朝廷命官,率众起兵作乱 。七月十三日,南京守备、参赞等官才将朱宸濠反叛的事奏到朝廷 。武宗听到消息后,立即下令兵部诸官到左顺门集议 。众人讨论后决定派兵征讨,上奏皇帝裁决,接连三天不见答复 。武宗因上次南巡未能如愿,想趁亲征之机游历江南,于是下旨出征 。消息传出后,众大臣力劝武宗不可 。但武宗心意已决,于七月二十六日下诏亲征,指出朱宸濠的罪状,并下令削去他的封爵和宗籍 。
劝谏
翰林进谏
状元出身、时任翰林院修撰的舒芬率先率领翰林院编修崔桐,庶吉士江晖、王廷陈、马汝骥、曹嘉及汪应轸联名上疏反对:“古代帝王之所以要巡幸狩猎,是为了协调声律度数,统一度量、访求遗老,询问民生疾苦,罢黜庸吏、提拔贤才,考察各级官员业绩,给予升降,使得他们位居合适职位,因此诸侯则有所畏惧,百姓却生活安康 。像陛下那样的出巡,不过是和秦始皇、汉武帝相似,放纵私心寻欢作乐而已,是不能实现巡幸狩猎之礼 。秦始皇在博浪沙遭人操铁锥袭击,汉武帝微服私访到柏谷不被亭长接纳,那样的祸患已可引以为鉴了 。近来对西北的两次巡幸,六师无人统御,各地百姓受困,其悲哀呼喊,上抵苍天,播撒四方,人心为之而震 。所以百姓当听闻南巡诏书,均像鸟儿受百兽惊吓闻风逃散一般 。而各地官吏又可借迎奉圣驾之名,征用遣发命令苛刻,江淮等地即造成一派骚乱,而各地又牵扯其中,耗资甚多 。万一有凶顽不法之徒,趁机作乱,其灾祸就不小了 。此外,陛下将镇国公爵位自封,如果到亲王封境,有人依照大臣礼仪对待陛下,陛下是向北朝见还是向南?假如要依循名称,深究亲王大臣矛盾错误之处,那陛下左右宠信之人恐陷入死无葬身之地了 。此外,尚有一事使人痛哭却不忍说出:宗室藩国中有暗藏西汉宗室中挑起八王之乱的刘濞同样的祸心,大臣又私怀与五代时不以事贰君为耻的冯道类似的用意,把官俸官位当做家中旧物,把朝廷官署当做集市,将陛下当做可走的棋子,而把成祖夺建文帝位后,除去建文年号,仍称洪武那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之事当作常规 。只因陛下左右宠信亲近的那些人心智短浅,不能把这些话告诉陛下罢了 。假使陛下能够听到此言,即使就到紫禁城门之外,也将警卫保护做到,怎还敢轻骑巡游呢?”
兵部进谏
不久,兵部职方司武选郎中黄巩、员外郎陆震随后即联名上疏劝阻:“陛下临政多年来,祖先的纲纪法度先怀于逆贼刘瑾,其次坏于佞幸之辈,再次坏与边疆将帅战事不利,大概荡然无余了 。天下只知有权臣,却不知道有天子,动乱的根本已经形成,祸变将要发生 。所以臣试举当今最急的事加以陈说 。
第一,尊崇正学 。臣听说圣人主张静,君子谨慎动 。陛下游玩无度,流连忘返,游动也太过分了 。臣诚愿陛下高高居住在宫中,凝聚精神镇定思虑,排除外界的纷乱干扰,排斥异端邪说,疏远奸佞小人,延故老,咨询忠诚良臣,这样可以蕴含保养气质,熏陶道德品行 。而圣学维新,圣政自然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