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三国时期发生的诸葛亮最后一战

五丈原之战是中国的三国时期发生的一场战役,于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县城南约20公里五丈原镇的黄土台原发生,交战双方为曹魏及蜀汉,时为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234年,魏明帝青龙二年) 。当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第五次北伐,由汉中出发,取道斜谷,穿越秦岭,进驻五丈原 。在此,蜀军与魏军对峙了100余天 。最后,诸葛亮病逝于此 。
网络配图

背景
231年的第四次北伐,蜀军粮尽退军 。撤退时,魏方车骑将军张郃被射伤,其后伤重病死 。从蜀方第一次北伐开始,由于连年派出数万规模的军队出征,而每次均为兵粮不足而要退兵,所以诸葛亮在其后的三年里,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粮到斜谷口集积,又住在斜谷邸阁,与民休息,准备再次北伐 。
经过
234年春二月,诸葛亮再度出征曹魏,悉大众军由斜谷出,以流马运输,意取长安;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孙权答应进攻合肥 。根据《晋书·宣帝纪》,两军合共十余万 。四月,诸葛亮到达郿县,据武功五丈原,与魏大都督司马懿对渭南对峙 。司马懿立即渡河,背水防守 。
曹将郭淮认为蜀军必会争夺北原,司马懿认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备,又把人口集中的渭水以南筑砦加固防备 。果然,蜀军到来,但被郭淮击退 。司马懿亦曾趁武功水涨水时试图率军攻击孟琰所部,被诸葛亮作浮桥以弓弩击退 。诸葛亮每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南河滨居民之间,而百姓相安,军无私事 。而孙权也曾率十万大军北上响应蜀汉,但被满宠领数十勇士放火烧船打败 。
网络配图

诸葛亮自至,数次派人挑战 。司马懿吸取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魏军与蜀汉军队正面作战惨败(详见诸葛亮北伐)的教训,始终坚守不出 。其后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 。魏军将领见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战,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司马懿亦上表向魏明帝固请出请战 。曹叡便使卫尉辛毗持节以节制司马懿 。姜维对诸葛亮说:“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 。”诸葛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这只是做样而已 。
后诸葛亮派下战使到司马懿处,司马懿问诸葛亮寝、食和其事情之劳累,不问军事 。使对司马懿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 。”司马懿说:“亮将死矣 。”魏、蜀两军相峙百余日 。是年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 。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派李福去探望诸葛亮,并询问以后国家大计和继承人问题 。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維负责断后 。
不久,诸葛亮在逝世,享年五十四岁 。杨仪、姜维等秘不发丧,整顿军马而退出 。百姓奔走相告司马懿,司马懿追出 。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回军向司马懿进击,司马懿乃撤退,不敢追偪 。于是杨仪结阵而去,入斜谷后才发丧 。司马懿之退,百姓为之笑话,称:“死诸葛走生仲达” 。或以告司马懿,司马懿说:“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
战后
网络配图

《三国志》载撤退后的蜀军,大将魏延为了争取诸葛亮后继之事而与杨仪争执反被杀害 。《魏略》则载为杨仪放出魏延投敌之谣言,起兵追而杀之 。
之后杨仪在军事和政事遭到蒋琬刻意架空,杨仪虽任中军师,却无所统括、如同虚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