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哥狗的智商排名第仑

知青经历9
没电时总在黑夜中摸索
当年上山下乡插队的坂里公社高层大队 , 地处长泰县西北边远山区 , 与华安、安溪交界 。九龙江北溪的支流高层溪穿过高层村 , 是长泰第二大河流 , 径流量大 , 在高层境内不到10公里河道天然落差就有57米 , 是难得的水电资源 。高层村山高林密 , 还有众多的沟涧小溪 , 也蕴藏着丰富水能 。
高层村虽属山区 , 但并不闭塞 , 安溪对外交往的古道要经过高层村 , 它曾是一个繁华村落 , 还设过圩场集市 , 当年我们在叫做圩尾的果园劳动到处见到残垣断壁和瓦砾就是例证 , 一百多年前传教士也曾来这里传教 。高层溪有不少梭子船承担对外水运 , 离村子几公里外还有北溪的渡口码头 。我们下乡以前 , 附近的北溪已通航“电船” , 鹰厦铁路也有了列车停靠点 , 交通还算方便 。
2021年8月在高层水电站
但坂里乡由于千米良岗山脉阻隔 , 七十年代以前还没开通公路 , 坂里的干部到县城开会还得坐火车绕道郭坑 。而高层大队知青到公社办事或赴圩买东西 , 也得走上千级石阶翻过田治岭 , 各种货物粮食都靠肩挑人扛和水运 。那时还没有电 , 只靠小油灯照明 , 碾米也能用人手去推动土砻 , 这是一种形同石磨、用竹片和粘土做成的土磨 , 土砻转动将稻谷碾成糙米 , 再将糙米在石臼里舂成白米 。我插队的仑仔尾生产队 , 先辈村民从山涧引来一条叫做“大圳”的水渠 , 满足了村里饮用 , 还能灌溉山上层层的梯田 。水渠下方有座古老的水碓 , 利用水流的力量带动大水轮转动 , 水轮每转一圈 , 上面的的木杆就拨动碓杆一次 , 利用碓杆尾端的木锤上下自动舂米 , 供村民轮流使用 。
用原始土砻碾米
古老水碓 , 可带动木锤舂米
高层第一座小水电站
六十年代以后有过几次兴修水利 , 第一次是在前湖自然村后山峭壁上开挖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大渠道 , 从高层溪上游拦截河水 , 流经大渠 , 灌溉全大队沿途大片农田 , 即使春旱也能保证溶田春耕 。挖出的土石方在渠道外侧还形成一条牛车路 , 方便仑仔尾村与外界交通 。

巴哥狗的智商排名第仑

文章插图
后来又在上游离大社一公里的东山自然村那座圆寨土楼下方 , 用鹅卵石垒筑低坝拦水 , 建了高层第一座水电站 。电站水头落差不大 , 约五米左右 , 渠道通过压力前池 , 用来调节水流 , 又可在水轮机关闸时减少水流对设备和渠道的冲击 。这个水电站改变了农民和知青的生活 , 晚上发电 , 白天带动碾米机碾米 。但功率偏小 , 线路末端电压很低 , 曾有人摘下列车上厕所里的48伏灯泡 , 接在220线路上也能正常发光 。能到大队水电站值班干活是知青盼望的美差 。
曾做过水电梦
我下乡六年中 , 在大社和山上都住过 。刚插队时 , 山上仑仔尾村夜晚一片漆黑 , 只点着小油灯 , 很不适应 , 还好自己装了台半导体收音机 , 听听广播聊当消遣又可了解国内外大事 。每当看到大圳的水流经过村尾后 , 大部分沿水沟流下山 , 回到有几十米落差的河里 , 总觉得好可惜呀!就萌生了天真的想法 , 考虑如何把这些水流的势能化成动能 , 再转化为电能 , 还实测这条小渠道尾端的流量 , 计算出能发多少电 。最大的难题是哪里搞来小型水轮发电机 , 就异想天开 , 策划了两个方案 , 一个是与当地农民朋友合作 , 建个只供几户人家的小水电 , 并通过漳州拖拉机厂师傅朋友 , 买台废旧汽车的充电发电机 , 再用竹筒贯通连接充当压力管 , 发1千瓦电供几家照明绰绰有余 。另一个想法是由集体投资建设 , 就在山下地名大湾的地方 , 把大圳开个口 , 利用十多米的落差发电 , 服务全生产队 。1974年去广州探亲时姐夫曾带我到华南工学院去请教水电专家 。但因没有经验没有材料没有资金 , 只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实施 , 只算做了个水电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