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臣、文学家:曹寅的生平简介

曹寅(1658 - 1712),康熙名臣、文学家、藏书家,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 。善骑射,能诗及词曲 。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摄政王多尔衮死后被认定犯了大罪,顺治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收归自己掌管,曹家也由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成为皇帝的家奴 。这时曹寅的父亲曹玺也由王府护卫升任内廷二等侍卫 。"内廷"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曹玺在这种地方当差,他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和皇家的人接触,取得他们的喜欢和信任 。在三年以后,康熙皇帝出生 。按清朝的制度,凡皇子、皇女出生后,一律在内务府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妇人当中,挑选奶妈和保姆 。曹玺的妻夫人孙氏,被选为康熙的保姆 。从此,曹家与皇帝的关系也就更加亲密 。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正担任内务府营缮司郎中的曹玺被任命为江宁织造,负责织办宫廷里和朝廷官用的绸缎布匹,以及皇帝临时交给的差使,充任皇帝的耳目 。
由于曹玺忠实勤奋、办事利索,康熙对他更加宠信,又赏蟒袍,又赠一品尚书衔,并亲手写"敬慎"的匾额赐给他 。康熙二十三年,曹玺"积劳成疾",死在工作岗位上 。康熙南巡至江宁时(今天的南京),亲自到织造署慰问曹玺的家属,还特派了内大臣去祭奠他 。
曹玺的儿子曹寅,17岁时就当上康熙的侍卫,深得康熙赏识 。
康熙二十九年,他出任苏州织造,两年后又调任江宁织造 。从此,曹寅和他的儿子曹颙、嗣子曹頫连任江宁织造近40年 。
曹寅有两个女儿,萧奭《永宪录续编》载:"寅,字子清......母为圣祖保母 。二女皆为王妃 。"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长女嫁平郡王纳尔素为妃;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次女嫁某蒙古王子为妃 。
青年时代的曹寅文武双全、博学多能而又风姿英绝,二十多岁时被提拔为御前二等侍卫兼正白旗旗鼓佐领 。清代初期,御前侍卫和佐领都是十分荣耀的职务,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乃皇帝自将之军,曹寅能任此要职,显然是康熙对这位文武全才的伴读特加关照的结果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年)六月,曹寅的父亲、时任江宁织造的曹玺在任上病逝 。"是年冬,天子东巡抵江宁,特遣致祭;又奉旨以长子寅协理江宁织造事务"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年)四月,曹寅被康熙提拔为苏州织造;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年)十一月,调江宁织造 。其所遗苏州织造一缺,由其内兄李煦(时为畅春园总管)接替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年),曹寅与李煦奉旨十年轮管两淮盐课 。次年七月,钦点曹寅巡视淮鹾,十月就任两淮巡盐御史 。
曹寅一生两任织造,四视淮盐,任内连续五次承办康熙南巡接驾大典(四次南京接驾,一次扬州接驾),其实际工作范围远远超过了其职务规定,所受到的信任与器重也超出地方督抚 。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于二月进京述职,携长子曹颙南返 。六月,奉康熙之命自江宁赴扬州主持开刻《佩文韵府》 。七月,患风寒之病,继而转成疟疾,李煦向康熙上奏曹寅病情 。康熙对曹寅的病情非常重视,立即批复:"你奏得很好,今欲赐治疟疾的药,恐迟延,所以赐驿马星夜赶去 。"下面,康熙还写了满文,是金鸡纳霜的满文译音,并非常仔细地加以说明:"专治疟疾,用二钱末,酒调服 。若轻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 。住后或一钱或八分,连吃二服,可以出根 。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 。需要认真,万嘱万嘱万嘱!"但曹寅运气不佳,药送到前,已病逝于扬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