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东渡简介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

鉴真东渡,是指僧人鉴真前往东瀛传授佛教 。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 。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 。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 。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
鉴真其人
个人简介
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 。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 。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 。
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 。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 。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 。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 。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 。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 。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
东渡原因
鉴真,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 。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 。
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 。曾巡游长安﹑洛阳 。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 。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
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 。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 。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 。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 。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 。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 。
曲折过程
在6次东渡日本中,鉴真等人遇到许多挫折,第一次东渡前,将和鉴真同行的徒弟跟一个和尚开玩笑,结果那个和尚恼羞成怒,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 。地方官员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首次东渡因此未能成行 。
其后接连失败,第五次东渡最为悲壮 。那一年鉴真已经60岁了,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今江苏南通)附近,就遇到狂风巨浪,在一个小岛避风 。一个月后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岛时,又遇大浪 。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最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靠岸 。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 。
鉴真最后一次东渡也并非一帆风顺 。正当船队扬帆起航时,一只野鸡忽然落在一艘船的船头 。鉴真认为江滩芦苇丛生,船队惊飞野鸡不足为怪,而日本遣唐使却认为不是吉兆,于是船队调头返回,第二天才重新起航,历尽艰险到达日本 。
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医书到日本 。他主持重要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代宗师 。他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这座以唐代结构佛殿为蓝本建造的寺庙是世界的一颗明珠,保存至今 。鉴真死后,其弟子为他制作的坐像 。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定为“国宝” 。
【鉴真东渡简介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