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杨谅为何会造反?杨坚之子杨谅生平事迹简介

杨谅(575年-605年),别名杨杰,字德章,小字益钱,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第五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隋朝宗室 。封汉王 。仁寿四年(604年),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于是起兵造反 。不久被杨素率兵击败,之后被幽禁至死,享年三十岁 。
人物生平
受父宠爱
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受禅登基,建立隋朝,封杨谅为汉王 。开皇十二年(592年),杨谅被任命为雍州牧,加授上柱国、右卫大将军 。开皇十三年(593年),转任左卫大将军 。
开皇十七年(597年),杨谅出任并州总管,隋文帝巡幸温汤时亲自送他到并州赴任 。领地西起华山,东至渤海,北达燕门关,南到黄河的五十二州,隋文帝很宠爱杨谅,特授杨谅遇事不必拘于律令限制,可自行行事的特权 。
不利而还
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句丽婴阳王高元率骑兵一万多人进扰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 。二月,隋文帝命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领水陆大军三十万,进攻高句丽 。九月,强渡辽水又时逢雨季,军中疫病流行,军队不利而还 。
开皇十九年(599年),突厥侵犯隋朝边境,隋文帝任命杨谅为行军元帅,想让他率兵攻打突厥,但杨谅最后未去临阵统兵 。
【隋朝杨谅为何会造反?杨坚之子杨谅生平事迹简介】暗生异心
杨谅自认为住在天下精兵之地,又因长兄太子杨勇被进谗言而遭废黜,平时常怏怏不乐,私下里有了反叛的图谋 。他于是劝隋文帝说:“突厥正强大,太原即为重镇,应加强防备 。”隋文帝听从了他的话 。于是大发民工劳役,修缮兵器,贮存在并州 。又招纳亡命之徒,和身边的无户籍之人,将近数万人 。任命南朝梁将军王僧辩的儿子王頍为咨议参军,和重用以前是南朝陈的将军萧摩诃 。
起兵谋反
仁寿二年(602年),杨谅的四哥蜀王杨秀因罪被废,使得杨谅心里更加不安 。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杨广派车骑将军屈突通带着隋文帝的诏书,召杨谅回朝 。杨谅知有异,不听从遂起兵反叛 。总管司马皇甫诞劝谏不可,杨谅大怒,囚禁了皇甫诞 。
王頍劝杨谅说:“大王手下将领士卒的家属们,都在关西(函谷关以西),如果用他们当主力,就应该发动攻击,长驱直入,直接夺取京师,是所谓疾雷不及掩耳 。如果只打算占据北齐旧有疆域(杨谅管辖地),则应任用东方(函谷关以东)人 。”杨谅不能决定,于是兼用两种策略,宣称“杨素谋反,要诛杀他,以清君侧 。”
战略谋划
总管府兵曹裴文安建议杨谅说:“井陉(河北井陉西)以西地区(山西),完全在大王控制之下,山东(太行山以东)武装部队,也由大王指挥,应该全部动员,派老弱残兵驻守险要,但仍命他们随时扩充土地 。然后率领精锐,直入蒲津关(山西永济西黄河渡口),我愿充当前锋,大王率主力继进,闪电攻击,挺进霸上(陕西西安东灞河畔);咸阳(陕西咸阳)以东地区,可以从容不迫的把它平定 。此时,京师震动骚扰,军队不能马上集结,上下互相猜疑,人心离散 。我们立即发号施令,谁敢不听 。用不了十天,大事可定 。”
杨谅大喜,派大将军余公理,从太谷(今山西太谷)出发,前往河阳(今河南孟县);大将军綦良从滏口(今河北武安西南)出发,前往黎阳(今河南浚县);大将军刘建从井陉(今河北井陉县西)出发,夺取燕赵地区(今河北);柱国乔钟葵从雁门(今山西代县)出发 。任命裴文安担任柱国,与纥单贵、王聃、大将军茹茹天保等率军直指京师 。到了距蒲津关一百多里处,杨谅忽然改变主意,命纥单贵破坏黄河大桥,坚守蒲州(今山西永济),召回裴文安 。裴文安返抵晋阳说:“军事行动,必须诡秘神速,为的是要出敌人意料之外,大王既不亲征,我又被调返,使敌人计成,大事就会永去 。”杨谅不回答,任命王聃为蒲州刺史、裴文安为晋州刺史、薛粹为绛州刺史、梁菩萨为潞州刺史、韦道正为韩州刺史,张伯英为泽州刺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