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来度过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作为全家团圆的节日,这一天我们都有吃月饼的习惯 。可是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八月十五,时届三秋之中,故谓中秋 。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为玩月最佳时令,人们多爱此时玩月,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宋时人们在中秋之夜吃瓜果、圆饼,这圆饼即月饼之始 。苏东坡有“小饼如嚼月”的诗句 。南宋年间中秋之夜,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竞放水灯,烛摇月白,尤呈奇观(后来,南京将放水灯移到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放水灯”)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 。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做皇帝 。八月初二,徐达攻下元大都,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这一夜南京,人们绘月宫图,陈列鲜果、月饼,燃点斗香,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竞放水灯等等,热闹非常 。此后,无论南方、北方中秋之夜都十分热闹 。北方人在这一天要吃月饼、水果,购兔儿爷给孩子玩 。“兔儿爷”,有纸绘、布扎、泥塑之分,人身兔首,衣冠彩色,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举旗,十分别致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八月节的起源与兴盛都和南京有关 。作为岁时节令,中秋节形成较晚,但玩月这举却由来已久,东晋时,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传至今影响最广的赏月佳话,以至演化为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乐以欢度的中秋节佳节 。
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南方人中秋爱吃月饼、鲜藕、熟菱、柿子、石榴、糖竽头等 。南京人是夜月下聚饮,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 。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 。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 。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正德江宁县志》记载,中秋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 。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 。
有人以为吃月饼和送月饼,自古以来就与中秋节有关 。其实,情况并非如此 。初唐时,原来农历八月只有初一是节日,而无十五这个节日 。相传,后来唐明皇曾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宫,这样民间才把八月十五这一天作为中秋节 。到了中唐,人们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楼观月,而当时还没有月饼出现 。说到月饼的出现最早是在南宋的时候 。不过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毫不相干,那时的月饼与现代月饼亦大不相同,只是作为蒸食品在饮食市场出现而已 。
月饼真正与中秋节有联系是在明代 。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食和赠于良朋亲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 。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