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峰侧成岭形容人 横看成峰侧成岭


横看成峰侧成岭形容人 横看成峰侧成岭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题西林壁
宋朝:苏轼
从山峰和山谷的正面和侧面,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去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 。
我认不出庐山的真面目,因为我在庐山 。

横看成峰侧成岭形容人 横看成峰侧成岭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从正面和侧面看,庐山山峦起伏,群峰耸立 。从远、近、高、低的地方看,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
之所以说不出庐山真面目,是因为我在庐山 。这首诗是一首有图的山水诗,也是一首哲理诗 。这种哲理蕴含在对庐山风景的描写中 。

横看成峰侧成岭形容人 横看成峰侧成岭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把山脊的一边看做山峰,距离就不一样了 。”游客可以从远近高低位置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面貌 。有时你看到连绵起伏的山脉,有时你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 。这两句话概括并生动地描述了庐山的变化景观 。
句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现场说理,谈游山的经历 。我们之所以认不出庐山真面目,是因为我们身处庐山之中,视野被庐山的群峰所局限 。我们能看到的都是庐山的峰、脊、谷,只是局部的,必然是片面的 。这两个精彩的句子完整地揭示了整个意境,给读者提供了空回忆经历和想象的空间 。不只是游山玩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 。这是你在山里看到的,观察世间事物往往也是如此 。这两首诗内涵丰富,启迪人们认识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由于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片面;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全貌,就必须超越狭隘的范围,摆脱主观的刻板印象 。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 。所以这首小诗特别含蓄深刻,读来让人百读不厌 。
横看成峰侧成岭形容人 横看成峰侧成岭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苏轼
【横看成峰侧成岭形容人 横看成峰侧成岭】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画家、美食家 。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应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佳县) 。坎坷的仕途,渊博的学识,极具才华,诗书画俱佳 。王文杨,字正腔圆,清亮流畅,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