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马牵出的宰相,齐映是怎么当上宰相的?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大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的时候 。端午节也叫“端五”、“重五”节,“端”在古汉语里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端五”也就是“初五”,每个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 。而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五月正是“午月”,于是五月初五就被称为“端午节” 。
所以古人说的端五,有时不一定是指五月五日,每个月的五日都有可能被称为端五 。比如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文武百官上贺表说:“月惟仲秋,日在端午 。”还有一个皇帝也是出生在五号,就是唐德宗,他的生日是四月初五,《旧唐书》记载唐德宗贞元七年:“帝(唐德宗)诞日端午,(齐)映为瓶高八尺者以献 。”
说到这句话,里面又牵涉到一个人,他就是给唐德宗献八尺高银瓶的齐映 。齐映曾经担任过宰相,当时得罪权臣张延赏,被贬为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为尽快恢复自己的官职,齐映加紧搜刮聚敛财货,然后送给皇帝以讨皇帝欢心,送的最多的就是金银器 。原来的时候,地方上的刺史进贡,能把银瓶做到五尺多高就算大的了,到了齐映的前任李兼当江西观察使的时候,开始进贡六尺的银瓶,到了齐映,为了更显忠心,在唐德宗生日的时候,专门做了八尺高的银瓶献了上去,由此在历史上记下一笔,只不过这一笔并不光彩 。
说起齐映之所以能当上宰相,还有个神话传说 。据说齐映刚考完进士的时候,到礼部去打探消息,正好碰上下雨,躲在墙边,又冷又饿。这时来了一位老人,白衣策杖,还有两个小童子跟着,对齐映说:"日已高,公应未餐,某居处不远,能暂往否?"齐映连连相谢,老人说:"我先去,留一个小奴引郎君去 。"之后老者跃上白驴如飞而去 。
齐映在小童引领下来到一座豪华的宅院,老者出来盛情款待 。老人问他说:"郎君有奇表,要作宰相 耶?白日上升耶?"要做宰相呢还是做神仙呢?齐映思之良久,回答说:"宰相 。"老人笑曰:"明年必及第,此官一定 。"赠给齐映很多东西,叮嘱他说:"慎不得言于人 。有空即来走动 。"此后齐映经常来,皆有礼品赠送 。
到了来年春天,齐映果真及第 。有一次他喝多了,将此事告诉同年,于是二十多个人簇拥着他一起去拜见那位老者 。老人却以有病为由,避而不见,单独把齐映叫了进去,责备他说:“你怎么能泄露天机呢?本来你不仅可以当宰相,还可以升仙呢,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齐映非常后悔,赶紧谢罪 。等他过了几天再来,那所房子已经卖掉,老者已经不止所踪了 。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罢了,齐映能当上宰相,其实完全是因为他在藩镇割据的乱世中始终对皇帝忠心耿耿 。泾原兵变发生后,唐德宗跑到奉天,派张镒出镇凤翔,齐映担任判官 。张镒不晓兵事,有个部将慓悍凶暴,想要谋乱 。齐映预先看出这位部将的阴谋,赶紧提醒张镒,可惜张镒办事懦弱迟缓,被部将所杀 。但因为齐映早有察觉,很多官员得到他的提示而得以逃过一劫 。此后齐映又赶赴奉天回到唐德宗身边,担任御史中丞 。
【牵马牵出的宰相,齐映是怎么当上宰相的?】从此以后,他时刻紧跟皇帝身边,每当皇帝外出经过道路艰险的地方,齐映就主动当马倌,为皇帝牵缰绳 。有一次御马突然受惊,跳跃的十分厉害,唐德宗怕伤着齐映,忙令齐映放开缰绳,但齐映就是不放手,一直紧紧拽着,直到御马平静下来 。唐德宗问他为何要这样做,齐映回答:"马奔蹶,不过伤臣;如舍之,或犯清尘,虽臣万死,何以塞责?"听到这忠心耿耿的话皇上怎能不感动,忠臣难得啊,这样的人不升官简直没天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