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背景疑云项羽到底生刘邦什么气?

首先,刘邦造访事出仓促 。本来刘邦并没有打算跟项羽道歉,或者有,也并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是因为头天晚上项羽的叔父项伯去给张良通风报信,将项羽要灭刘邦的军事计划和盘托出,刘邦方觉事态严重,这才听从项伯的建议,决定第二天亲自面见项羽,把事情解释清楚,去前也并没和项羽打招呼 。
其次,项羽并不知道刘邦一定要来 。项羽本来很生气,让将士们吃饱喝足,枕戈待旦,准备好好收拾一顿刘邦 。结果项伯晚上不睡觉,跑去张良帐中报信,被刘邦收编,回来后便劝说项羽:“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说要不是人家刘邦先拿下了关中,你能这么轻轻松松就进来吗?人家立了这么大的功,你还要打人家,这样做太不仁义了,咱们应该好好对人家才是 。项羽因而“许诺” 。许诺并不就是许下第二天的饭局,而是许诺不再攻打刘邦了 。晚饭时还咬牙切齿、磨刀霍霍,睡觉前就改成约在明天中午一起喝酒,太突然了吧?由此可见,项羽并不知道刘邦第二天会颠颠地跑来道歉 。
网络配图
【鸿门宴背景疑云项羽到底生刘邦什么气?】第三,酒席准备得不充分 。这其实就是一顿普通的便饭 。酒水有的是,军中常备,吃的东西却很简单 。樊哙闯进去,项羽赐酒赐肉,扔给他一块“彘肩”(彘肩就是猪肘子),可见当时的宴会和梁山那帮贼寇们平时聚餐差不多,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儿吃肉 。而且整个宴会也没什么助兴节目,项庄在请示项羽要求舞剑助兴时就说了:“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军中无以为乐”,已经说得很清楚明白,宴席上没有美女陪饮,更没有舞姬翩翩起舞,和平时吃饭并无两样 。
既然刘邦来访和项羽接待都具有不确定性,那么第二天的这顿午饭自然不是有意准备的了 。这就是一次偶然的吃喝而已 。
项羽到底生刘邦什么气
鸿门宴之前,项羽一直在生刘邦的气,这也是让人们误会鸿门宴是有意安排的一个原因所在 。项羽生气不假,但也得看他生的什么气,生气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已经生气到非要杀了刘邦才解气的地步 。
项羽最先发怒是因为刘邦封关,这是他生气的直接原因 。项羽打败章邯后,随即和诸侯联军兴冲冲地西进关中,结果遇到阻碍,发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 。一打听这是刘邦的部队,而且听说这老小子“已破咸阳”,搞不好现在正在皇宫里翘着二郎腿享清福呢(其实刘邦已还军灞上),所以项羽很生气,当即向当阳君黥布的先遣军下令:给我拿下刘邦 。
项羽这人脾气上来得快,下去得也快 。他的这次怒火,在让黥布武力冲关后基本就消停了,因为项羽接下来并没有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而是“至于戏西”,在那安营扎寨,歇了 。最多将来见到刘邦,调侃他一番,或者给他个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让他下不来台也就完了 。项羽再次动怒,是因为曹无伤的进言,这也是他决定大动干戈的客观原因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给项羽拱火,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的火噌地一下就蹿上来了,感觉这个刘邦实在太过分,这才发布“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命令 。
网络配图
曹无伤列举了刘邦三大罪状:想当关中王,想让子婴为相,想全部霸占珠宝 。那么,这三点项羽最在乎哪一点呢?多数人认为项羽在乎第一点,就是刘邦“欲王关中”,想当关中王 。其实未必 。那时项羽并没有意识到刘邦的野心,因为刘邦怎么都是要被封王的,推翻秦朝,诸侯封王,这事本来就天经地义 。刘邦作为反秦大军中的一份子,一路实力不小的诸侯,而且拿下了关中,战功显赫,不封王是说不过去的 。如果说项羽有一点生气的因素,那也是因为刘邦太过招摇,还没等到册封,就俨然已经把自己当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