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醉金迷是形容女人吗 纸醉金迷什么意思

作者:张
打造清朗的娱乐圈,无疑需要耕田、扫穴、激浊、促清,也需要长效机制 。无论是天价片酬、偷税漏税、涉黄涉毒、虚假代言、行为不端、品行不良,还是与娱乐圈息息相关的“饭圈”乱象,一般都可以归为名人道德失范、法律错位、粉丝偶像化失衡、资本逐利无序 。为此,推出一系列文章,打探娱乐圈 。
“无德何谈艺术” 。近来,作为公众人物和社会楷模的名人屡屡提及道德失范现象:一些名人艺人把公序良俗当成儿戏,个人道德得不到修复,屡遭篡改,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有的艺人没有技术,没有作品,却通过炒作话题推销人家的设计,把“流量”、“粉丝”、“钱”作为终极价值追求,赚取“天价片酬”;个别艺人痴迷于封建规则,陋习等等 。

纸醉金迷是形容女人吗 纸醉金迷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漫画/陈彬
一个问题
为什么明星感觉比以前更不道德了?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编剧汪海林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明星不道德现象的频繁出现与目前的明星培养机制有关 。早些年,国内专业演员主要由北电、中戏、沪剧等艺术院校培养 。毕业后,这些专业演员进入国有话剧团和艺术剧院 。这样一条从专业院校到专业剧团的路径,基本上保证了演员以德艺双馨 。
“近年来,大量的真人秀综艺节目,有很多明星出道 。他们有的只靠一场秀就能一夜成名,有的不成熟不成熟却已经红了 。走红后,他靠经纪公司包装的所谓人来吸引粉丝流量,刺激商业广告 。平台本身并不在乎明星演技,甚至将未经训练的业余选手职业化,鼓励他们上台表演 。”在汪海林看来,这种模仿日韩偶像练习生训练机制的明星,只学到了形式而没有学到灵魂,没有扎实的基础 。人毕竟是被人为包装的,一旦遇到负面舆论很容易瞬间崩溃 。
汪海林还指出,流量明星获得的巨大利益也诱惑着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表演人才参加综艺节目 。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演艺圈的生态会逐渐被污染和破坏 。
著名演员张凯丽指出,现在的一些制度往往强调人才,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在艺人的选拔和使用上,也是人才多德行少,以至于在年轻人的思想意识中,只要能出类拔萃,赢得流量,就成功了,品行完全靠自律 。“当这种自律被忽视或者犯了大错,就离犯大错不远了 。”
谈及部分演员从名不见经传到流量明星的巨大变化,Xi安相声新势力班主卢鑫表示,目前很多流量明星大多是从韩国偶像练习生的赛制中培养出来的,这种流水线生产方式像产品一样向市场输送练习生 。“很多研修生都是十几岁就开始了,心智还没有成熟 。他们参加各种商演活动,没有太多时间学习文化知识 。一旦火了,名利场的诱惑就抵挡不住了 。我们追求物质享乐主义,沉溺于奢靡和金钱,最后发展到从色情中寻求快感 。”卢鑫认为,这背后的映射是,流量明星在拥有了物质、金钱和地位之后,在资本和粉丝的支持下,迷失了自我,在精神世界里变得空虚拟 。
文儿
「唯流量论」有哪些危害?
靠人为制造人气、炒作新闻、刷数据,靠颜值而非专业技能制造出来的明星,不仅容易出现道德失范,而且对影视行业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
汪海林总结了影视行业“唯流量论”的畸形现象:播出平台上有一个“流量明星”名单,只有邀请这个名单上的艺人才能在平台上立项、评估、拍摄、报价、销售,使得流量明星片酬飙升,导致项目成本剧增,薪酬体系极不合理、不公平,严重占用了影视项目的制作成本;由于片面强调“流量明星”的作用,严重忽略了作品的内容,影响了作品的整体质量 。原创得不到机会,创新得不到鼓励,作品同质化严重,内容苍白,情感悬浮,受众严重流失,只剩下粉丝 。流量模式的表面繁荣掩盖不了内容疲软、盈利下滑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