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ttl是什么

从历史上看,TTL其实发展了两个阶段,一个是相机内置TTL测光,还有带TTL功能的闪光灯 。有趣的是,TTL flash是在相机TTL问世15年多之后才出现的 。TTL的出现,给用户带来的最大方便是,即使在匆忙拍摄时,估计距离、调整光圈都来不及,使用闪光灯也不会有太大偏差,让新闻摄影等工作变得更加轻松 。
外部测光到内部测光
TTL全称是透过镜头,意思是“透过镜头” 。在TTL之前,相机测光主要依靠机身外部的Cds(硫化镉-硫化镉光敏电阻),容易受到环境光的影响,无法反映光线通过多层镜头或添加滤镜时的光线损失,会造成曝光不足 。TTL测光元件位于机身内部,大约在镜头后面靠近底片的位置 。因为它测量的是通过镜头后的光线,所以TTL的精度要优于外部测光 。
先说TTL相机历史 。实际上,声称TTL测光系统的相机是世界首创是有争议的,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包括拓普康、尼康和宾得在内的几家相机公司相继推出了TTL测光相机 。宾得在1960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但直到1964年Spotmatic推出后才正式量产 。相反,拓普康在1963年率先推出了这个市场,取得了微弱的领先 。

闪光灯ttl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Topcon RE Super,1963年推出的第一款TTL测光相机
宾得Spotmatic于1964年推出
宾得1971年推出Pentax,意为电子快门 。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快门速度可由TTL系统控制的单镜头相机 。由于电子控制,变成了无级快门,突破了原来机械快门预设的极限,如1/53秒或1/1300秒的速度,提高了曝光的精度 。然而,宾得并没有将这个概念进一步发展成TTL闪光灯 。大约7年后的1978年,奥林巴斯推出了全球首款TTL闪光灯T32,TTL测光和闪光系统正式出现 。
宾得ES于1971年推出
自动计量到TTL计量
初始闪光不能改变输出,每次闪光都是满输出 。如果相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发生变化,就需要调整光圈来控制闪光灯的接收量,以获得合适的曝光 。后来出现了外接测光原件的自动闪光灯,可以根据主体的受光程度控制闪光灯输出 。至于控制闪光灯光量的方法,就是控制闪光灯开启和关闭的时间 。闪烁时间仅在1/1000到1/10000秒之间 。当快门打开时,闪光也会输出 。测光元件认为物体反射的光足够时,会在曝光中途快门还开着的情况下停止闪光输出 。然后通过闪烁的灯光完成主体的曝光 。至于背景环境的曝光,主要是由快门打开的时间决定的 。
但是自动闪光就是相机外重复测光的问题 。如果镜头装了滤镜,会影响闪光灯输出的精度 。TTL闪光出现后,由于光圈、被摄体光度等数据都可以从镜头测光中获得,因此可以如实反映所需的光量,更精确地控制闪光时间,省去了过去计算光圈和距离的麻烦 。现代手电筒可以放大和缩小,有助于调节照射范围,使电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不会造成浪费 。
安装带外部计量元件的闪光灯时,应在安装过滤器后手动增加输出 。
机身内设置了TTL闪光灯测光,即使加了滤镜,使用了跳灯甚至是机外闪光灯,也能精准输出 。
但需要注意的是,和自动测光曝光一样,TTL闪光灯主要提供正常曝光,需要时仍可通过闪光补偿来改变 。一般闪光灯有1/3 EV的调节 。所以TTL最好作为正常曝光的参考指标,必要时要有所改变,而不是铁板一块 。
【闪光灯ttl是什么】另一方面,当我们将相机设置为自动曝光模式(如P或Auto)时,相机往往会将光圈和快门固定在某个值 。如果要控制景深、主体的动态表现和背景的亮度,就必须使用M手动曝光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