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晙人物生平简介,和刘幽求是什么关系?

王晙祖籍沧州景城,后迁至河南洛阳,父亲王行果,官至长安县尉 。王晙年幼丧父,由祖父王有方抚养长大,生性豪放旷达、勤奋好学 。672年(咸亨三年),王晙考中明经科,被授为清苑县尉,后任殿中侍御史 。后来,朔方军元帅魏元忠出征失利,将罪责推给副将韩思忠,奏请将其诛杀 。王晙却认为:“韩思忠是副将,兵权不在自己手里,而且他有勇有谋值得爱惜,不该单单处罚他一个人 。”于是上表辩解 。韩思忠因此得到释放,而王晙也被调任渭南县县令 。709年(景龙三年),王晙出任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 。此前,桂州的驻军一直依靠衡州(今湖南衡阳)、永州(今湖南零陵)等地提供粮饷 。王晙到任后,修筑城郭,撤去驻军,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数千顷,使百姓丰衣足食 。后来,王晙请求调回家乡,结果桂州百姓一起上书朝廷,请求让他留任 。朝廷闻讯后,特下诏表彰王晙的功绩,让他留任一年 。王晙离任时,桂州百姓又刻石立碑歌颂他的功德 。
【王晙人物生平简介,和刘幽求是什么关系?】击破吐蕃
714年(开元二年),王晙以鸿胪寺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之职兼任安北大都护、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丰安(今宁夏永宁西)、定远(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三受降城等地军队 。他将安北大都护府治所迁到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西),并实行屯田之策 。不久,王晙又改任太仆寺少卿、陇右群牧使 。同年,吐蕃兴兵十万入侵临洮军,驻军于大来谷口 。王晙率所部两千人与临洮军会师,又挑选精兵七百人换穿吐蕃服装,分为前后两队,乘夜偷袭吐蕃军营 。在距离敌军五里时,王晙命前队大声呼喊,后队击鼓响应 。吐蕃军以为唐军主力赶到,惊恐之中,自相残杀,死伤惨重 。不久,右羽林将军薛讷也率军赶到,在大来谷二十里外的武阶谷,遭遇吐蕃拦截 。吐蕃在王晙与薛讷两军之间,摆开战阵,连绵数十里 。王晙趁夜命精兵袭击敌军,再次大败吐蕃 。与薛讷会师后,王晙乘胜追杀,一直追到洮水,将吐蕃掠走的牧马全部夺回 。战后,王晙被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爵清源县男,兼任原州(今宁夏固原)都督 。不久,王晙又改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 。
讨平叛胡
716年(开元四年),突厥默啜可汗被拔曳固部落袭杀,部下大多都投降唐朝,被安置在河曲地区 。不久,毗伽可汗继位,突厥降户都逐渐萌生叛意 。王晙得知后,便上奏朝廷,认为突厥是迫于形势方才归顺唐朝,让他们久居边境会引发祸患,建议胁之以威,诱之以利,并将他们迁徙到黄河以南,使其逐渐汉化 。同时,王晙还认为,如果不将突厥降户安置在内地,等到黄河封冻,必将发生变故 。结果,朝廷尚未答复,突厥降户便已反叛 。同年十月,唐玄宗诏命王晙率并州军队渡河平叛 。王晙抄小路进军,轻骑奔袭,不料夜遇暴风雪,难以行进 。王晙担心耽误时间,对神灵祷告道:“如果我不应该出兵讨贼,就惩罚我一个人好了,为什么要连累众将士?如果我是忠心为国,就请上天停止下雪,调转风向,助我讨贼成功 。”随即,风停雪止,王晙遂率军急驰 。这时,叛军分成两路逃跑,王晙沿东路追击,斩首三千 。战后,王晙升任左散骑常侍、朔方行军大总管,又改任御史大夫 。720年(开元八年),散居在受降城附近的□跌部落与仆固都督勺磨暗中勾结突厥,企图攻占受降城 。王晙闻讯后,秘奏玄宗,然后将他们引诱入中受降城,全部诛杀 。不久,王晙被授为兵部尚书,充任朔方军大总管 。721年(开元九年),兰池胡人康待宾发动叛乱,攻陷六胡州(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一带),进逼夏州(今陕西靖边东北),唐玄宗诏命王晙与陇右节度使郭知运一同平叛 。王晙认为单凭朔方军便能平叛,因此奏请皇帝,要求让郭知运返回陇右 。但是,奏疏未报,郭知运便已赶到,并因此对王晙不满 。不久,王晙生擒康待宾,进爵清源县公 。同年九月,郭知运纵兵攻打已经被王晙招降的叛军 。投降的叛军以为被王晙出卖,纷纷逃走,再次反叛 。唐玄宗认为王晙未能平定胡人叛乱,将他贬为梓州(今四川三台)刺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