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战国四公子为什么黄歇死的最惨?

太史公在《史记》中成功塑造了战国四公子的形象 , 他们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四人皆以“好客”闻名 , 他们礼贤下士 , “争相倾以待士” , 广招宾客 , 借王公之势 , “盛养门客、食客、刺客者” , 以善养士而出名 。然而四人的结局却大不相同:孟尝君和平原君是天年而终 , 信陵君病酒而卒 , 春申君结局最为惨烈 , “园死士侠刺春申君 , 斩其头 , 投入棘门外 。”春申君黄歇是四公子中唯一非王室中人 , 对比其他三人 , 孟尝君田文是齐国宰相田婴的庶子 , 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 , 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 , 赵惠文王的弟弟;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 , 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弟 。按照先秦“公子”的衡量标准 , 平原君与信陵君为“公子” , 孟尝君为“公孙” , 春申君仅为辩士 。
网络配图
可见在出身上春申君较其他三人已经低了一截 , 他能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成就全靠的是其出色的外交才能、政治才能 , 位列楚相 。他游学博闻、能言善辩 , 凭自己的辩才得到楚顷襄王的重用 , 任左徒 。
《芈月传》中的秦昭襄王嬴稷和芈月
其后出使秦国 , 上书劝秦昭襄王说 , 秦国和楚国是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 秦楚相战 , “犹两虎相与斗 , 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 , 不如善楚 。”秦国和楚国结盟 , 然后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其它国家 。在这篇洋洋洒洒的奏书中 , 将秦、楚、韩、魏四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地理等等错综复杂的情形分析的透彻清晰 , 不费一兵一卒就解除了秦、韩、魏对楚国的威胁 , 显示了他高超的外交才能 。
《大秦帝国》中的秦昭襄王
除了外交才能 , 春申君在“出身遣楚太子归”这件事上表现的智慧与勇气 , 连司马迁都称赞道“何其智之明也” 。楚太子作为人质被扣留在秦国 , 春申君使计 , “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 , 而黄歇守舍 , 常为谢病 。度太子已远 , 秦不能追 , 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 , 出远矣 。歇当死 , 愿赐死 。”昭王大怒 , 欲听其自杀也 。”所以说他是冒着自身的生命危险营救楚太子 , 待楚太子立为考烈王 , 受封“春申君” 。但是他的最为惨烈的结局却不仅仅因为他的出身 , 更多的是由于自身的性格缺陷 。
网络配图
1.“珠炫赵客 , 邑开吴士” 。
“太史公作四君传 , 具见好客意” , “好客”是四公子人物形象中最重要的共性 , 也是司马迁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司马迁载:春申君“争下士 , 招致宾客 , 以相倾夺 , 辅国持权” , 他的好客是为了巩固自己的辅国之权 , 更有甚者 , 待客不是用诚意 , 而以珠玉待客 , 这样的待客之道怎么能真得士?
再看信陵君 , 他的待客不仅美其服饰 , 盛其饮食 , 更重要的是待人真诚不矫饰 , 只要是士人 , 不论德才高低 , 信陵君都能谦虚的有礼貌的跟他们交往 。比如侯嬴 , 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夷门监者” , 信陵君听说他是个贤者就去拜访他 , 为他大宴宾客 , 并亲自去接他 , 还为他赶车去拜访侯嬴的朋友屠夫朱亥 。《史记》中“夷门迎侯生”描述的非常详细 , 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仁厚长者的风范 , “仁而下士 ,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 因此侯生深受其精神感召 , 在围魏救赵时 , 挺身而出愿为国家、知己以死相报 , “北乡自颈” 。反观春申君的三千宾客 , 却是用于“皆蹑珠履以见赵使 , 赵使大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