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乎其神!汉文帝刘恒为什么不问苍生问鬼神?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在举行祭祀后召见贾谊 。深宫夜静,灯影昏昏,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贾谊低声絮语、绘声绘色;汉文帝聚精会神、侧耳倾听,君臣两人在“宣室”秉烛长谈 。
因为谈的投机和兴奋,汉文帝全然忘却自己本应高高在上的君主身份,降尊纾贵,不知不觉间数移座席,双膝一次次靠近贾谊 。汉文帝深为贾谊的高见所折服,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
唐朝诗人李商隐特为此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网络配图

虽然如今对这首诗存在多种解读,有的将此诗视为诗人托古讽时的感慨;有的理解为影射帝王不关心民生疾苦,荒于正事,昏庸无能……但无可否认的是,所有的负面评说皆因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而引起 。
如果说汉文帝不关心民生疾苦,显然有悖史实 。史料显示,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被世人所称道的贤明君主,是“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
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被史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 。
汉文帝以安民为本,躬身节俭,励精图治,减轻租赋,消减徭役,谦让宽容,形成了清明、繁荣的局面 。
汉文帝为什么在国家存亡的重要时刻,“不问苍生问鬼神”呢?
贾谊究竟对汉文帝说了什么,尽管司马迁没有记载,我们可以依据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進行一番推测 。
但值得追问的是,作为一位开创“文景之治”的“有道明君”,汉文帝为什么在国家存亡的重要时刻“不问苍生问鬼神”呢?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社会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重大变故之时,一些当政者总是求助佛道神的力量,祈求指点和庇佑 。
以讲授《公羊春秋》见长的大学者董仲舒给《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讲解“天人感应”的道理 。
网络配图

在他看来,每当有社会乱象发生之时,上天就会通过灾害或怪异现象警示世人 。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公元37年,火星占据了心宿区,而心宿区正属于宋国的地盘 。这种天象让宋景公非常忧心 。
掌管星象的子韦提议:“可以把灾祸转嫁到丞相身上 。”
景公不肯:“丞相就像我的胳膊和大腿,不能丢啊!”
子韦又提议:“可以转移给百姓 。”
景公又不同意:“国君依靠的就是百姓,百姓没了,国君奈何?”
子韦又说:“那就转移到一年的收成上吧!”
景公说:“收成不好,百姓就会贫困,那我依靠谁当国君!我的性命该结束就结束吧!”
子韦听了,非常感动的说:“上天全知全能,对人间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您说了三次充满仁愛的话,上天一定会赏赐您三次 。今晚火星就会移开,您的寿命也可延长 。”
果然,当晚火星移动三次,宋景公的仁愛之心也使自身祛祸换福 。
汉文帝为什么相信“鬼神”的存在?
汉文帝的亲身经历也使他足以相信“鬼神”的存在 。据《史记》记载,一天晚上,汉文帝梦见自己正在登天,但用了九牛二虎之力,虽然已十分接近南天门,但总是登不上去 。突然,一个头戴黄帽的人在背后推他,终于使他登上了天界 。他回过头来看那推他的人,发现那人的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 。
网络配图

汉文帝正想叫住他,却被鸡鸣声吵醒 。第二天,文帝来到建在宫西苍池中的渐台,见到有个御船水手头戴黄帽,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正是他梦中遇见的人 。召来一问,那人名叫邓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