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忠还是奸揭秘枭雄曹操为什么一生不称帝

是忠还是奸?揭秘曹操为何一生不称帝?曹操是我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 , 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 , 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 , 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 。董卓死后 , 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 , 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 , 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 , 把15岁的小皇帝变成自己手中的傀儡 , 使自己的发号施令变得名正言顺 。依靠天子这张王牌 , 曹操在政治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 从此他挫袁绍、平吕布 , 逐步统一了黄河流域 , 官拜丞相 , 封魏王 , 成就了一番霸业 ,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赤壁大战后的5年内 , 曹操为何没有染指西川 , 然而使刘备趁机做大
网络配图
对于曹操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 , 一部《三国演义》将其描绘成了大奸大恶的代表 , 而且影响深远 。相比之下 , 与他同时代的许邵用“治世之能臣 , 乱世之奸雄”来形容更显客观 。曹操的一生可谓是戎马倥偬、刀光剑影 , 历经无数次的征战杀伐 , 最终达到了权力的顶峰 。然而 , 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世人:此时的曹操 , 可以说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 他可以轻松地废掉小皇帝并取而代之 , 可是为什么在25年的时间里 , 也就是从公元196年“挟天子”直到公元220年去世 , 曹操始终没有跨越这一步呢?推究起来 , 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 曹操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 。东汉末年 , 汉室衰微 , 天下大乱 , 但朝纲伦常依然在形式上存在着 , 儒家文化的忠、孝、仁、义等理念依然是当时的价值标准 , 何进、董卓等把持朝政后都不敢贸然称帝 。曹操虽然具有不同于其他军阀的雄才大略 , 但依然摆脱不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 在他争夺权力、对外征战的过程中一直以朝廷的名义进行 , 以天子的名义兴师问罪 , 使自己站在正义的一面 , 取得道义上的支持 。曹操平定董卓、吕布叛乱打的正是朝廷这张王牌 , 如果曹操废掉汉献帝 , 登上皇帝宝座 , 那他跟董卓、吕布还有什么区别呢?董卓、吕布可是当时天下公认的残暴之人 , 是人人欲得而诛之的对象 , 曹操的智慧谋略都远在这二人之上 , 当然不愿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 。
【是忠还是奸揭秘枭雄曹操为什么一生不称帝】网络配图
虽然曹操竭力宣称自己是奉天子诏 , 但天子权力被架空 , 却也是路人皆知之事 。孙权、刘备早已唾骂他“名为汉相 , 实为汉贼” , 但曹操并不惧怕这种责骂 , 因为当时天下分裂 , 群雄并起 , 相互之间的责骂和攻讦本属正常 , 曹操同样以乱臣逆贼的名义指责他们 , 他所惧怕的乃是留下历史的骂名 , 那可是有口难辩、影响深远的 。因此曹操一直保持宰相的身份而不敢随便僭越称帝 。据《魏氏春秋》记载 , 夏侯敦曾对曹操说:“天下咸知汉祚已尽 , 异代方起 。自古已来 , 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 , 即民主也 。今殿下即戎三十余年 , 功德著于黎庶 , 为天下所依归 , 应天顺民 , 复何疑哉!”王曰:“‘施于有政 , 是亦为政’ 。若天命在吾 , 吾为周文王矣 。”由此可见 , 曹操为自己所设的标准是非常高的 , 他是想做周文王那样的圣人 , 成为千古传诵的对象 。在历史的长河中 , 这种亘古流传的圣人称号比一个身背骂名的皇帝的称号美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