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大学历史 海德堡大学在哪个城市

海德堡大学于1386由普法尔茨选侯鲁普莱希特一世依教皇特许筹建 , 以为分裂的普法尔茨营造一思想中心 , 吸纳外邦人才 , 服务于教会及国家 。而早期的教授均来自宗教分裂与民族战争频发地区 , 寻求平和于海德堡 。
历任选侯均对大学倾注心力 , 然当其虑及必要时 , 亦得随意插手大学自主自治之事务 。由此也为诸如人文主义等思潮的到来创造了历史条件 。
宗教改革时期
尽管马丁·路德于1518年倡导宗教改革 , 海德堡大学最初未受此影响 。不久 , 大学内路德的支持者将该校变成了德意志西南部的宗教改革中心 。当选侯奥托.亨利改宗新教后 , 将其转变为一个具有加尔文教精神的大学 。
1563年 , 由选侯腓特烈三世主持 , 汇集了神学系教授和学者思想精华的《海德堡教理问答》编撰而成 。在随后的岁月 , 海德堡大学建成了具有加尔文主义精神的欧洲科学与文化中心 。其加尔文主义理念的光芒吸引了全欧众多教授与学者纷涌而至 。
除加尔文主义外 , 16世纪末出现了后人文主义 , 后者不久成为了校内仅次于加尔文主义的思想 , 著名学者:保鲁斯.墨利索斯、亚努斯.格鲁特鲁斯、马丁.奥匹兹、马特乌斯.梅里安曾在海德堡大学任教 。
三十年战争时期
这一黄金时期延续至1618年 。三十年战争使海德堡大学受到重创 , 教学几经中断 。1622年举世闻名的帕勒提那图书馆移往罗马 。战后大学重建工作又因1693年路易十四的军队对海德堡的全面毁坏而陷于停滞 。
十八世纪
随后发生在校内的反宗教改革 , 使得海德堡大学丧失了先前所具有的崇尚学术自由、大胆质疑、对旧体系采取批判和抗争的新教精神 。大学被耶稣会所掌控 , 昔日举世闻名的欧洲学术和文化中心一去不返 , 取而代之的是呆板、繁琐、枯燥、抹杀一切新思想和独立精神、不得阅读教会罗列的禁书目录上的书籍、片面追求华而不实的布道仪式和巴洛克艺术等特点的教会专属学校 。
自从耶稣会被教宗解散后 , 大学于1773年归遣使会所有 。财政上的困境、思想上的禁锢 , 外加18世纪末不断的革命战争使海德堡大学名声跌落谷底 。
十九世纪
1802年海德堡划入巴登州 , 翻开了大学历史新的一页 。海德堡大学重新组织后 , 成为国家财政支撑的教研机构 。巴登大公卡尔·弗里德里希的名字被写入大学基金会的名单 , 从此 , 大学的全称成了“鲁普莱希特-卡尔斯-海德堡大学” 。
大学受到新人文主义的影响 , 同时许多教授和学者也是浪漫主义思潮的追随者 。哲学家黑格尔曾于海德堡执教两年;施罗塞尔建立了政治史科学的海德堡学派;医学家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冯·切利乌斯更令全欧的患者慕名而至 。
海德堡的教授们屹立于自由主义的最前沿 , 许多人还是1848年法兰克福国民大会的议员 。1848革命后 , 路德维希·霍伊塞尔成为自由民族国家主义在德国西南部的代言人 。海德堡大学的自然科学在罗伯特·威廉·本生 , 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及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闪耀着眩目光辉的19世纪 , 同时也是海德堡以法学闻名于世的时代 。
二十世纪
在此期间 , 海德堡大学成为向世界开放的自由主义大学 。这不仅表现在其外国学生的数量上 , 而且还表现在自20世纪初以来的所谓海德堡精神上:即由马克思·韦伯及其挚友、神学家恩斯特·特罗尔切连同其他一批年轻学者所倡导的跨学科的对话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