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死后为何会遭到顺治帝的清算?

顺治七年秋天,多尔衮患病 。据说是膝盖受了伤,他用了不该使用的石膏敷治,结果使病情加剧(《北游录》) 。为了调治疾病,也为了改善心情,十一月中旬他率领诸王贝勒及大批八旗官兵到塞外打猎行乐 。塞北寒冷的气候和行猎时过度的劳累,使多尔衮此行再也没能回到北京 。十二月初九日,他病死在喀喇城,时年三十九岁 。
多尔衮死后各种矛盾的升级 。首先是皇帝本人与摄政王的矛盾 。多尔衮摄政时,顺治帝福临尚小,而到顺治七年时,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了 。身为皇帝却无权力,这对福临来说,当然是件无法长期容忍之事 。摄政王一死,福临必然要真正操起皇帝的权力 。其次是以济尔哈朗为首的一批在摄政期受压的诸王与多尔衮的矛盾 。那时他们慑于多尔衮的威望和权力,不敢有所表现,然而却从没有放弃他们那种保守落后的政见 。多尔衮之死无疑是他们聚集起来,夺回失去的权力的绝好机会 。另外,深受多尔衮信任与重用的一些大臣,此时也会为保住自己在摄政期间得到的权力而拼搏 。
网络配图
多尔衮一死,他的亲信罗什、额克苏、鳌拜等人,即利用他的葬事大做文章 。先是安排了隆重的迎灵仪式 。十二月十七日,多尔衮的灵车运回京城 。顺治帝与诸王大臣身着丧服到东直门五里以外迎候 。从东直门到玉河桥,凡是灵车经过的地方,都有跪着哭丧的官员 。公主福晋以下的命妇,则身着丧服聚集在睿王府大门内跪哭 。灵车到达东直门外,顺治帝亲执玉爵为灵车敬酒,奠祭摄政王 。这天夜里,满朝文武又都受命到睿王府中去守灵 。接着,罗什等人又要求以皇帝的葬礼安葬了多尔衮 。即使这样,他们还怕多尔衮死后的地位不牢,十二月二十五日,又通过顺治帝之口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其元妃为“义皇后”,并把他们的牌位供在太庙 。他们以为这样一来,就能使多尔衮这个护身符永远存在了 。
与此同时,保守派的济尔哈朗等人,利用顺治帝要亲掌大权的迫切心情,也开始了一连串的活动 。他们首先命大学士刚林等到摄政王府收回了象征权力的印符、赏功册,接着就开始削减多尔衮的军事实力 。摄政时期,多尔衮将清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同母兄弟英亲王阿济格与豫亲王多铎 。他们是多尔衮推行其政策的重要军事支柱 。当时多铎已先多尔衮一年病死,对济尔哈朗等人威胁最大的,就只有阿济格 。阿济格是一个妄自尊大的莽夫,摄政时期,自恃有战功,曾向多尔衮提出封自己为“叔王”的要求,但被拒绝 。多尔衮死后,阿济格又想扩充自己的势力与诸王抗衡 。他以多尔衮生前曾说过“不满养子多尔博,而想让阿济格之子人自己亲辖乙正白旗”为由,企图吞并正白旗 。阿济格的这些思想和行为,遭到正白旗多尔衮旧部的反对 。他们之间的矛盾,被寻找机会铲除阿济格的济尔哈朗等人看在眼里 。于是他们联名上疏,告阿济格对摄政王不敬,轻而易举地给他定了罪,剥夺了他手中的军权,将他逮捕、削爵、幽禁、抄家,并将其诸子皆黜除宗室,赏给仇家为奴 。
顺治八年正月十二日,福临亲政 。于是多尔衮原来的亲信一看形势有所变化,有些就投到济尔哈朗的门下 。此时,原多尔衮与多铎分别统辖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已成无头大雁,阿济格又成了阶下囚,济尔哈朗等人认为时机已成熟,于顺治八年二月上疏,指控多尔衮“显有悖逆之心 。臣等从前俱畏威吞声,不敢出言 。是以此等情形未曾人告 。今谨冒死奏闻,伏愿皇上速加乾断”(《清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