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后两位名将:羊祜与陆抗的史上完美对决

陆抗从容应战 , 先打破晋军分进合击之势 , 用次要兵力牵制晋军主力 , 用主力围城打援 , 终于击败晋军 , 展现了过人的军事谋略 。

《三国演义》前半部分精彩纷呈 , 魏蜀吴三国无数武将谋臣你方唱罢我登场 , 各呈本领 , 煞是好看 。大概以关羽身死失荆州为界 , 以后再出场的出类拔萃的将领就比较少了 , 蜀国人才凋零自不必提 , 魏、吴名将也屈指可数 。但史诗的结尾总需要一个强音 , 三国归晋之前最后的两位名将—一羊祜[hù]与陆抗上演了完美的终极对决 。
网络配图

公元265年 , 司马炎废魏立晋 , 眼光开始瞄准魏蜀吴三国中仅存的吴国 。公元269年 , 晋武帝以羊祜镇守襄阳 。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 , 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蔡邕的女儿 。羊祜兴办教育 , 安抚百姓 , 对吴国人开诚相待 , 凡投降之人 , 去留自己决定 。羊祜刚来时 , 军队连一百天的粮食都没有 , 羊祜经营襄阳三年 , 军粮足支30年 。

此时在内乱频生的吴国 , 小羊祜5岁的陆抗也来到了荆州前线 。陆抗为吴国名将陆逊次子 , 小霸王孙策外孙 。陆逊含恨而亡时 , 陆抗时年仅20岁 , 孙皓【hào】继位 , 加陆抗为镇军大将军 , 负责整个国家西境军事 。陆抗到荆州后 , 注意到西晋的动向 , 立即上疏给吴主孙皓 。提醒孙皓不要盲目迷信长江天堑 , 应该认真备战 。他把自己的想法归纳为十七条建议 , 请求实行未被采纳 。

晋武帝泰始八年 , 东吴的西陵都督步阐[chǎn](名将步骘[zhì]之子) , 举城向晋王朝投降 。西陵是东吴的西大门 , 名将陆逊曾经断言:一旦西陵有失 , 吴国将失去整个荆州 。果然 , 西晋对西陵志在必得 , 它兵分三路与降将步阐进攻东吴 , 号称百万之师 。而东吴方面 , 面对这一紧张的态势的镇军大将军陆抗 , 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西陵的重要 。

面对一路叛军和三路敌军 , 陆抗决定重点打击西陵步阐 , 陆抗没有立即对西陵发起进攻 , 相反却抽调大量人力物力 , 修筑包围西陵的工事 。陆抗认为西陵城地势险要 , 粮草充足 , 而城中守备工都是自己亲手规划布置 , 深知西陵不是短期内可以攻克的 , 所以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术 。
网络配图

这时 , 羊祜扬言说将破坏大坝 , 让自己的步军通过 。陆抗听到这个消息 , 反而传令迅速拆除大坝 。原来 , 羊祜掘坝的消息 , 仅仅是一个烟幕 , 真实目的是运粮 , 等羊祜到了当阳 , 听说大坝已毁 , 5万晋军粮秣【mò】的运输发生困难 , 再加上江陵城防坚固 , 羊祜顿兵于城下 , 不能前进 。

到了十二月 , 陆抗夺取西陵后陆抗诛杀了步阐 , 夷灭了他的三族 。此战 , 陆抗从容应战 , 先打破晋军分进合击之势 , 用次要兵力牵制晋军主力 , 用主力围城打援 , 终于击败晋军 , 展现了过人的军事谋略 。陆抗虽立大功 , 却并没有因此而自满 , 还是谦和如常 , 深得将士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