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即位后大肆诛杀异己为什么就不敢动徐辉祖?

【朱棣即位后大肆诛杀异己为什么就不敢动徐辉祖?】徐辉祖是明代大将、中山王、魏国公徐达的长子,徐皇后是徐达的嫡女,有亲缘关系 。再说也不是没动是勒令他返回私宅,革去俸禄和爵位 。
仁孝徐皇后(1362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嫡后,濠州人,明开国功臣徐达嫡长女,母谢氏(谢再兴次女) 。洪武九年(1376年)被册封为燕王妃,建文四年(1402年)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寿46 。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长陵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仁宗上尊仁孝皇后谥号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 。祔太庙 。
盛庸虽然投降免死,后来还是因为被弹劾压力太大而自尽;平安在朱棣的亲自过问后自尽;耿炳文受弹劾自尽;
徐辉祖被软禁,郁郁而终 。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不死,这几个人全是朱棣上位的敌人,以朱棣的性格,能留条命就不错了,还指望给他们兵权任用为大将?
深谋远虑的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在立谁为继承人时曾经犹豫过,但是他在为国家长治久安考虑,接受臣下建议,把太子的儿子朱允文立为皇太孙,在他死后顺利接班,是为建文帝 。不成想四年后即被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篡了位 。朱允文与朱棣在治国才能上孰优孰劣,朱元璋洞察秋毫,心里很清楚 。然而他还是选择了皇孙而非燕王,他是怕九死一生打下来的江山被家族内争给搞垮了 。然世事难料,燕王到底篡位成功了,是为永乐皇帝 。永乐帝颇有他赖皮老子的遗风,也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大明的国力上升,威名远扬,内修政里,经济和文化长足发展 。在安邦治国方面,他成功了 。朱棣起兵时,他已被解除兵权,他能调动的军队至多不过数千人 。反观朝廷这方面,动辄调兵数十万,以举国之人力财力与一隅相争,道义上也占上风,为什么竟会失败呢?
隐忍不发对操之过急
建文帝毕竟年轻,心燥气浮 。在他即位后不到一年,即连废五王 。这就造成一种燕王除造反外无路可走的局面,也是国人对燕王产生同情,进而支持他 。反观燕王,他虽早有夺位野心,但一直隐忍不发,他在府上装疯卖傻,意在迷惑朝廷,然暗地里却在制造兵器 。后来一直到攻入南京时,燕王仍然打着“奉天靖难”、“清君侧”、“周公辅成王”的旗号,这不仅蒙蔽了大批官吏和民众,甚至还是建文帝产生幻想 。奋不顾身对掉以轻心文帝总以为以全国之力扑灭燕军不成问题,因而对此掉以轻心,这是他失败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
燕王起兵后,北方战火连天,建文帝却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定官制等方面,只是寄希望于李景隆这种徒有其表的人身上 。建文四年四月,燕军打到淮河一带,只因平安、徐辉祖、何福等打了几个胜仗,朝廷就认为燕军不足虑,竟招徐辉祖回南京,致使平安、何福势单力孤,燕军乘机反攻,朝廷军队惨败,失去了消灭燕军的最后一次机会 。与建文帝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燕王每战必全力以赴,身先士卒,斗志旺盛 。对双方每位将领的特点、部队的士气、城池攻守的难易、地理形势的利害、战阵的得失等等,了然于胸 。坚定不移对左右摇摆
建文帝深受儒家仁义之说的影响,他对燕王既害怕,又下不了决心置之于死地,当断不断,患得患失,这是导致他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 。
建文元年二月,户部侍郎卓敬迷奏:燕王智谋绝人,酷似太祖,且北平地势雄峻,金元皆兴起于此,应将燕王改封南昌,以绝后患 。建文帝次日对卓敬说:“燕王骨肉至亲 。”卓敬说:“隋文帝和杨广不是骨肉至亲吗?”建文帝沉默许久说:“还是算了吧 。”及至燕王起兵,耿炳文率师北伐,本当一鼓作气,剪除燕王,可建文帝对诸将说,一家之内开战不详之极,要将士们务必体会他的意思,不要让他背上杀叔父的恶名,弄得将士们顾虑重重后来在多次大战中,将士们有多次杀死燕王的机会,但因建文帝有言在先,不敢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