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著名政治家郭祚人物生平,为政举措一览

郭祚,字季祐,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北魏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和重要谋臣之一,曹魏名将郭淮之弟郭亮的七代孙 。他出身于魏晋名门士族之后,其九世祖为东汉大司农郭全,八世祖为雁门郡太守郭缊,七世祖为三国时曹魏大将军、阳曲侯郭淮之弟郭亮 。郭祚的高祖郭殷,仕后赵,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司空,与刘群、崔悦、裴宪、卢谌等中原名士相善 。郭祚的祖父郭逸 。郭逸的叔父郭庆,仕前秦,官至持节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封襄城侯 。郭逸是北方第一名门北魏司徒崔浩的岳丈,官至徐州刺史、假榆次侯 。郭逸曾以二女嫁清河人崔浩,一女嫁崔浩之弟 。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崔浩因奉旨编撰国史时直书不讳,触怒太武帝拓跋焘,横遭灭门之祸,其姻亲太原郭氏亦连坐灭族 。郭祚的父亲郭洪之死于非罪,唯郭祚在亲人帮助之下亡窜得以幸免 。其时,他年仅两岁 。故郭祚虽出生于名门,但在少年时代却过着孤寂贫苦的普通村民生活 。然而,郭祚潜心攻读,涉暗略经史,兼习崔浩之书法,其书信文章逐渐闻名于世 。20岁时,始任并州主簿,并被刺史孙小委以书记,同时与其表叔太原太守王希彦相互接济扶持,终于使太原郭氏家业得以重振 。
初涉官场
北魏孝文帝初,郭祚被举为秀才,对策上第,步入仕途,先拜中书博士,后转中书侍郎 。又因其学识和才干为当时的重臣李冲所敬重,遂校举荐为尚书左丞,长兼给事黄门侍郎,成为孝文帝的近臣 。郭祚为官清正,忠心侍君,做事勤勉,很得孝文帝的赏识,授为黄门侍郎,随从孝文帝左右 。
【北魏时期著名政治家郭祚人物生平,为政举措一览】力主改革
当时,北魏鲜卑族政权仍保留着氏族制和奴隶制残余,其落后的统治不断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斗争 。为了适应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同中原汉族地主的联合,以巩固和扩大北魏政权,郭祚与朝中其他汉族地主官僚王肃、李冲、崔光、程灵虬等人形成改革派,协助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 。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郭祚因参与谋划迁都事宜有功而被赐爵东光县子,后又迁散骑常侍,仍领黄门 。是时,孝文帝锐意改革,效仿中原地区传统的典章制度、礼乐律令,承袭中原盛行的门阀制度,加之迁都草创,军事征讨不息,故内外规划谋略甚为多事 。此时,郭祚奉旨参谋帏幄,从事注疏典籍,铨衡评定门第和官位品级等工作,尽心竭力,尤以主持注疏成就颇巨,故深得孝文帝的赞赏 。孝文帝在一次宴请百官时,曾举杯向郭祚劝酒说:“郭祚忧劳庶事,独不欺我” 。可见孝文帝对郭祚是非常信任的 。正因如此,郭祚一直被孝文帝留在身边,成为其重要的谋臣 。后孝文帝亲征南朝,以郭祚兼侍中,又官拜尚书,进爵为东光县伯 。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驾崩 。年仅16岁的宣武帝继位 。由担任辅政的咸阳王元禧等人奏荐,郭祚又兼任吏部尚书,并州大中正 。
直言不讳
景明二年(501年),宣武帝亲政后,郭祚继续被重用 。一次,宣武帝针对奸吏逃避刑罚之事下诏说,如果奸吏“永避不出、兄弟代之” 。郭祚认为不妥,便直言进谏说,“法贵止奸,不在过酷 。愚谓罪人既逃,止徙妻子,走者之身,悬名永配,于青不免,奸途自塞,”宣武帝采纳了郭祚的意见 。这对避免恢复残酷刑律,维护孝文帝的改革成果起了一定作用 。不久,郭祚专职为吏部尚书 。其时,北魏政治已日趋腐败,士族求官之人很多,然郭祚仍能基本上保持清正 。他很重视选官任人,每当选拔官吏必慎重考察权衡,即使发现人才,也斟酌再三才肯决定使用 。所以,经他选用的官吏一般都较称职 。但是,也因此而常招时人怨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