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湘军为什么这么厉害?主要是因为这三个点

有这样一只军队,他们是地方武装,由一届文官编制,却横扫大半个中国,打的太平天国落花流水,打败天平天国有又神秘消失,传闻说他名字可止小儿哭闹,这支队伍便是湘军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曾有三支军队特别强大,分别是湘军,桂军,川军 。有人这么形容这三支军队,桂军是生猛,湘军是勇猛,川军是威猛 。中国历来有个说法就是“无湘不成军” 。今天这里就来介绍一下近代中国史上最勇猛的一支军队——湘军 。
1852年,曾国藩已经是吏部左侍郎,官职类似于今天的中组部副部长 。当年6月,曾国藩被派往江西乡试担任正考官,途中因母丧回到湖南老家丁忧 。
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当年11月,清政府命令曾国藩和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团练 。曾国藩凭借自己在老家的人际关系,在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 。
曾国藩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山农独特的体制,最后成为清政府与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的主要军事力量,后续还借助安徽本土力量,发展了淮军,并培养了淮军首领李鸿章 。湘军所创造的成就有很多,不仅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了清王朝与各地起义军的作战,挽救了清王朝,还使得兵权落入汉族,改变了当时清朝的格局 。
湘军采用的营制,大体上是仿照戚继光的营制,直接受营官统辖,并且采用“束伍”成法 。湘军拥有勇猛的战斗风格和坚强的战斗意志,他们所坚持的“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的湖湘精神在他们所参加过的战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
总的来说,湘军在于太平天国的人进行对抗的时候,武器方面比较落后,人数也比较少,但是由于有一套好的作战手法,最终获得胜利,后人都称“曾公治军” 。
有人说,曾国藩是用书生带乡农,即用自己的弟子门生回乡招募最不开化、最质朴的乡民,组成了湘军 。的确有大量他的弟子、宗亲、师友的弟子、同乡进入湘军将领之列 。他的弟弟曾国葆、曾国华、曾国荃都成了湘军的骨干 。但是也有不是湘人的鲍超,还有不少出身行伍的原绿营将领,甚至还有塔齐布这样一个满人 。
建构带兵官与士兵之间的血缘宗亲关系,用特别的制度规则,让兵将之间形成生死和利益共同体关系,这一切,都可以给湘军加分 。
湘军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还有另外两条 。一是兵饷高,高出绿营两倍,正勇每月白银4.2两,亲兵还高过此数,这个数额,甚至比八旗兵还高 。这样高的兵饷,在建军初期,士兵是可以拿到的 。对于老实巴交的农民而言,这样的兵饷,值得他们为之奋斗 。
二是“取具保结”,每招一个士兵,都要登记其府县、邻里、父母、兄弟、妻子 。如果该士兵有临阵脱逃,投敌叛变的行为,他的亲属将遭到惩罚 。
除此之外,曾国藩特别讨厌纸上谈兵,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前,湘军总是要实地考察一下地形地势,一定会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 。中国南方水网密布,水师的军力是特别重要的 。曾国藩就将制江权掌控在自己手上,这样才能更好作战 。
湘军的勇猛不是只靠武力,更是靠计谋和兵法 。在曾国藩的统帅下,湘军就是那匹最勇猛的狼!
【曾国藩的湘军为什么这么厉害?主要是因为这三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