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名人录明代首辅黄淮其人其事

温州人知道明代首辅“张阁老”(张璁)的比较多 , 但其实早在张璁之前 , 温州人黄淮就曾是明代首辅 , 却少有人知道 。12月2日 , 鹿城区文广新局、宗教局联合举行纪念黄淮活动 , 温州郭公山最胜寺内原维摩诘居士室将辟作黄淮纪念堂开堂 , 一座新的少保牌坊也将奠基 , 矗立在最胜寺的入口处 。
历事四朝 , 多次监国
黄淮(1367~1449) , 字宗豫 , 号介庵 , 出生于永嘉城厢育材坊(现温州市区府学巷原人民大会堂东南) 。洪武元年 , 迁居巾湖里(现市区黄府巷) 。童年启蒙 , 师从刚直严正的黄岩人徐垕 , 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 16岁进入市区华盖山西麓的永嘉县学 , 攻读经史 。
29岁时 , 他被荐入南京国子监 。洪武二十九年(1396)中进士 , 初任中书舍人 。建文四年(1402) , 夺得皇位不久的明成祖朱棣“召黄淮问以时政 , 称旨” , 于是命他与名臣解缙等随侍左右 , 入直文渊阁 , 专主制敕 , 得到成祖十二年多的重用 , 多次晋爵 。永乐二年与解缙同为会试主考官 , 先后敕谕辅导皇太子朱高炽、皇太孙朱瞻基 , 《明史》本传赞他“功在辅导” 。
【温州名人录明代首辅黄淮其人其事】永乐五年 , 黄淮进右春坊大学士 。永乐七年 , 明成祖北巡 , 命令黄淮与蹇义、金忠、杨士奇四人留守 , 辅弼太子监国 。永乐十二年(1414) , 明成祖征讨瓦剌回朝 , 太子派遣黄淮等人迎候 , 因为动作迟缓 , 加上汉王朱高煦乘机诬陷 , 黄淮等东宫官属被解职 , 囚于北京诏狱 , 一滞十年 。狱中他赋诗表爱君念亲 , 忧郁自适之怀 , 后整理成集 , 名为《省愆集》 。其间与杨士奇奉敕编修而成《历代名臣奏议》350卷 。明成祖朱棣驾崩后 ,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 , 他被释出狱 , 官复原爵 , 提升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 , 入阁办事 。洪熙元年(1425) , 进少保、户部尚书兼大学士 。明宣宗即位后 , 汉王朱高煦谋反 , 宣宗亲征 , 敕谕黄淮留守 , 为第六次监国 。
1428年秋 , 黄淮引疾回乡 , 养病于温州瓯海茶山老家 , 捐资献地 , 在郭公山东麓建最胜寺 。在乡居期间 , 他开始编纂《正统温州府志》 , 并应亲朋戚友约请 , 著文六卷 , 名为《归田稿》 , 其中记载大量明初温州地区的珍贵故实史料 。除了上述著述 , 黄淮还著有《退直稿》《入觐稿》 。
黄淮历事四朝 , 明成祖赞其“论事如立高冈 , 无远不见” , 《明史》本传赞他“性明果 , 达于治体” , 去世后 , 敕按一品礼制葬于茶山南柳村黄府山稻桶岩边 , 谥文简 , 赠太保 。
遗迹遗物 , 多处尚存
作为明代首辅 , 黄淮留下的遗迹并不比张璁少 。
黄府巷:如今的市区信河街黄府巷原来因为北宋孝子仰忻居此 , 而名孝廉坊 , 办有孝廉塾(即黄淮师从徐垕启蒙之处) , 其南侧原有小河 , 颇似幞巾 , 故称巾湖里 。宣德二年(1427)黄淮晋身荣禄大夫 , 因病回温州养病 , 郡县官员及师生提议改巾湖里为荣禄坊 , 被他婉言谢绝 。而孝廉坊因为是黄淮居处 , 1436年之后被民间改称黄府巷 。黄府故址现为温州仪表厂 。“文革”时 , 曾改名为“燎原巷” , 后恢复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