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妓李师师究竟何去何从?历史上的李师师是什么样的?

李师师(1090年-1129年),北宋末年青楼歌姬,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 。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燕青有染,传说爱慕燕青,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
李师师是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她与宋徽宗的故事也传为佳话,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 。高俅、王黼自然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
北宋末年宋徽宗被掳,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为了千古之谜 。
李师师约出生于公元1090年左右,是东京城内经营染房的李寅的女儿,师师天生一副美声唱法的好嗓子,加上老鸨的耐心调教,悉心指点,不满15岁的小孩,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在首都各教坊中独领风骚,高树艳帜 。根据各种资料来看,和李师师有过交往的历史名人中有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以及宋徽宗赵佶等人 。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所唱多“长短句”,即今之宋词 。
而罗忼烈先生的《两小山斋论文集》中有此考证 。有记载张先曾专为李师师创作新词牌《师师令》并有一词云:
“香钿宝珥 。拂菱花如水 。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 。蜀彩衣长胜未起 。纵乱云垂地 。
都城池苑夸桃李 。问东风何似 。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於珠子 。正是残英和月坠 。寄此情千里 。”
词中描述,当时的李师师尚属未成人的小姑娘,假设此时李师师为12岁;而张先生于990年卒于1078年,终年89岁,即使他于85岁高龄时作的《师师令》一词,那么李师师最迟于公元1062年出生 。不论如何,李师师初出道时,张先足有80余岁高龄了,秦楼歌坊中又多流传他的词作,年老望重,由他专为李师师创作新词牌《师师令》,如同著名音乐制作人要捧红一歌坛新人,自然毫不费力,何况李师师本身也灵心慧质、能歌善舞 。据以上推测李师师在公元1080年前后就红极一时了 。此时秦观(1049-1100)30岁左右,文采风流名动一方,李师师对他也曾一度迷恋,二人交往比较频繁 。晏几道曾作《生查子》词写她的色容: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 。”
又作《一丛花》词赠李师师:“年来今夜见师师 。双颊酒红滋 。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口 。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
佳期谁料久参差 。愁绪暗萦丝 。相应妙舞清歌夜,又还对、秋色嗟咨 。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
才子佳人,互相爱慕,本是一段佳话,但奈何秦少游自是花花文人,李师师长在娼门,所以注定是一段没结局的故事 。尽管有“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的感叹,尽管有“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的痴情 。
秦观之后,和李师师交往最密切的文人当数周邦彦了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妙解音律、工于文词,因其词句绮丽绝伦,京城歌伎无不以唱他的新词为荣 。初见李师师时,周邦彦便觉相见恨晚,即填了一首《玉兰儿》记录他对李师师的印象:
“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 。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 。
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 。赖得相逢,若还虚度、生世不足 。”(《大宋宣和遗事》)
师师喜欢他的文采,乐于和他接近,交往日久,二人关系甚为密切 。宋人陈鹄《耆旧续闻》中记载:“美成至角伎李师师家,为赋《洛阳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