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事件里荆轲的义与燕丹的不义!( 二 )


燕丹的迫切真不一般,他再次请求立马前去拜访:“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没想到一下子掉进这样狭窄一个坑,毫无回旋余地,却又不能不表态,想一想说,还是先征求一下朋友意见吧——这点他还是比鞠武多一个心眼,“敬诺,即起,趋出”,恭恭敬敬答应下来,随即起身,小步疾走出去 。燕丹陪他走到门口,嘱咐了一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 。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低头一笑,曰:“诺 。”——这真是君子的千金一诺啊,然后,老迈的他,独自佝腰驼背找荆轲去了 。
见到荆轲,田光直截地说了:“我田光和老弟你交情深,燕人无人不知 。而今,燕太子因我年轻气盛时的名声来找到我,想不到我早已老朽不堪、力不从心,有幸向我求援,说:燕国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帮帮忙、出出主意呀 。我想咱俩也不见外,没多考虑就把你推荐给他了 。请你去太子宫中拜访他吧!”荆轲说:“我听你的 。”
田光停顿一下,接着说下去:“我田光听老辈人说过,行为处事不能让别人起疑 。今天,燕太子告诫我说:我们商谈的都是国家大事,请先生您切勿外传 。这分明是信不过我呀 。我的行为处事竟让人有所疑虑,表明我已非讲节操的侠义之士了啊 。”说到此处,他陡然脑门一热,浑身一激灵,一个决心就下定了 。他最后说:“请你这就去拜访太子,告诉他田光已死,什么也不会说出去了 。”当即拔剑,自刭而死 。
荆轲都来不及阻拦,一切就无法挽回了 。事已至此,他立刻去见燕太子,告诉他田光已死,没有人泄漏他的秘密 。燕丹一听,扑通跪下地,连拜两拜,长跪在地,膝行数步,泪水鼻涕一涌而出,过了好一阵才说出话来:“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 。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注意这些摆设和花架子,我们很难判断他是真心,还是假意,因为,他随即请荆轲上坐,又是“避席顿首,曰”,开始跟他讲“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的大道理 。
荆轲沉吟久之,先是推脱说:“这等国家大事,我是愚鲁迟钝之人,恐怕担不起重任 。”但架不住那份“大义”,在我看来,更是掰不开田光为之猝死的阴影吧?经燕丹“固请毋让,然后许诺” 。从推脱到允诺,这过程实堪玩味 。
此后,从燕国到秦王宫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已人所共知,不必赘述 。但以上记述,足见燕丹之所谓“义”,是大可怀疑的:
一是他收留樊于期的理由,未必如他口头表达的那么真实:“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廹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大白话过来,意思是“樊将军走投无路,来投奔我燕丹,我燕丹总不能屈服于秦王强势,抛开这让人哀悯怜惜的朋友 。想送他去匈奴,那就等到我燕丹命绝身亡之后吧!”整个是一副同呼吸共命运的架势 。
其实,“哀怜之交”四个字透露了他心底的伤疤——他和樊将军,都是身受秦王嬴政那家伙迫害、同病相怜之人 。樊将军留在身边,仿佛给自己立一面镜子,既能惺惺相惜,还兼顾影自怜 。
所以,当荆轲借樊于期之头成功、樊于期杀身成仁之后,燕丹的表现是“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于期首,函封之”,前后对比,连活着转送匈奴他都不肯,赌咒发誓“是丹命固卒之时”,这回他樊哥哥真死了,他却坚强地活着,忍痛割下“哀怜之交”的头,函封送给那个恨之入骨的敌人 。——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 。”大概,他是要等到荆轲刺秦成功,才揣着好消息到地下去告慰樊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