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背后隐藏的历史背景,解析明朝对越自卫反击战( 二 )


三十年鏖战最终却是议和 , 这对大明来说是个奇耻大辱 , 很多大臣等待着再次南下的机会 。嘉靖年间 , 机会来了 , 黎氏与莫氏内斗 , 莫氏夺取了政权 , 黎氏向大明求救 。嘉靖十七年四月 , 咸宁侯仇鸾挂帅 , 兵部尚书毛伯温辅助 , 明军再征安南 。
毛伯温吸取了永乐年间急于求成 , 战斗不利的教训 , 再加上充分了解了安南人好内乱特点 , 于是他采用分化瓦解 , 远交近功的战术 , 成功地摧毁了莫氏军队 。
嘉靖十九年 , 莫氏家族投降 , 安南平定 。毛伯温经过仔细斟酌 , 设安南都统使司 , 仍就让莫氏人担任主管 , 官职子孙世袭 , 规定莫氏每三年朝贡一次 。毛伯温的做法实际是一个权宜之计 , 虽然面子上安南是大明臣属 , 但实际上就是独立王国 。和议达成 , 总算止了刀兵 , 从嘉靖年间开始 , 有300年时间 , 安南没有再次造反 。
到了咸丰八年(1858) , 清政府和法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 , 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地位 , 从那以后 , 越南结束了作为中国属国的历史 。后来 , 越南谋求建立一个中南半岛的统一国家 , 四处侵略他国 , 甚至骚扰中国边境 , 不可避免地迎来了中国的雷霆一击 , 也就是《芳华》中描写的那段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