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千古谜团,至今都无人能解

1、《推背图》之谜
《推背图》是中华预言书中最为著名的奇书之一,相传是唐朝贞观年间,由预言大师李淳风和袁天罡对唐朝及以后朝代重要事件的预测 。全书共六十图像,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别命名 。因为它预言的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禁书 。《推背图》真的能预测未来吗?
民间广为流传的《推背图》大体上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比较常见的清朝学者金圣叹批注的《推背图》,这里简称为金版;另一种是由李世瑜先生在德国一本刊物上发现的,据称是最为接近原貌的版本,这里简称为原版,原本现仍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 。
2、《河图》《洛书》之谜
《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是中华文化,易经八卦和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从现存的有关史料来看,河图洛书的来源古老悠久,扑朔迷离,没有一个明确可靠的答案 。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千古谜团,至今都无人能解】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
3、"东临碣石"之谜
曹操的《观沧海》的起首四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秦始皇出巡求仙时曾登临碣石,修建了行宫,并将一路事迹刻在石头上 。汉武帝、北魏文成帝、北齐文宣帝和唐太宗等都曾驾临碣石,还留下不少诗词 。但到今天,碣石到底在什么地方成了一桩谜案 。碣石在哪里?在辽宁绥中县的万家镇,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宫殿的遗址 。它规模宏大,占地达14 平方千米 。据考证,这正是秦汉时期的 。但这一发现仍未能给碣石之争画上句号,因为尚无证据证明此处就是碣石,而在北戴河的金山嘴同样发现了一些秦汉古城等遗址 。究竟谁是谁非呢?
4、《易经》之谜
《易经》是华夏文化的宝贵遗产,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一直被作为群经之首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研究断层,导致精髓失传 。只留下《河图》、《洛书》、先天卦、后天卦,以及六十四方阵等 。但该书成于何时?作者是谁?有人说是伏羲氏,有人说是周文王,众说纷纭 。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着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有三个版本:《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分别形成于夏、商、周三代,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
5、清明节来历之谜
在历史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祭扫陵墓、郊外春游、折柳插门、荡秋千、放风筝等一些清明独特习俗 。然而这一传统节日它究竟从何而来呢?在二十四节气中,俗演为节日的主要是清明 。为什么清明能演变成节日呢?
《荆楚岁时记》记载“:晋文公与介子推俱亡,子推割股以啖文公 。文公复国,子推独无得,子推作龙蛇之歌而隐 。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推抱木而死 。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 。”从此就有了“寒食节” 。到了清朝,寒食节渐被清明节取代,寒食渐渐被人忘记了 。清明节在我国民间相传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它的来历,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
6、阎罗王原型之谜
长江中游,濒临三峡的酆都小城,背山面江,据说是阎罗王地府所在地 。在那里,从唐宋伊始,陆续建起了“玉皇殿”、“阎王殿”、“阴阳界”等大大小小48座庙宇等系列工程,这就是人们谈而色变的“鬼城”了 。民间通常就把它的总头子呼之为阎罗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