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这么厉害,为啥儿子都这么渣?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 可谓牛气冲天 , 但他的儿子大多是渣 。李治是个软蛋先不说 , 长子李承乾在被立为太子17年之后 , 竟然走上谋反的道路 , 不能不令人深思 。
历代史家都将李承乾悲剧形成的原因 , 完全归之于他本人的愚笨和顽固不化 。其实 , 唐太宗教育上的失误也是造成李承乾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
李承乾原本深得太宗宠爱 。武德九年(626年)十月 , 他以嫡长子身份被立为皇太子 , 时年8岁 。他“性聪敏 , 太宗甚爱之” 。在他十二岁时 , 太宗特别下诏 , 开始让承乾“听讼” , 接受对尚书省判决不服的上诉人的上诉 , 并作出断决 。显然 , 太宗这是在注意培养承乾的行政能力 。
贞观八年九月 , 太宗曾对侍臣夸奖说 , 太子在“知军国事”期间 , 处理庶务 , “颇识大体” 。此后太宗每次出宫 , 都让承乾监国 , 体现出对他的充分信任 。
贞观九年五月 , 太上皇李渊驾崩后 , 太宗下诏让承乾开始处理更多政事 , 原因是他“年过志学 , 识性聪敏 , 频年治国 , 理务允谐” , 足以担当得起“知军匡事”的重任 。
这也表明年己17岁的承乾 , 在从贞观四年到贞观九年的五年间 , 通过“听诉”和“断决”的炼 , 从政能力已大大提高 。
长孙皇后生有三子:太子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 , 其中承乾路跛脚 , 行路不便 , 李泰、李治二人均属正常 。皇后仁孝俭素 , 知书达礼 , 对身有残疾的儿子承乾格外疼爱 , 尽显一个慈母的天性 。可惜她年仅36岁就死去 , 无疑使身有残疾的承乾(时年18岁)失去了母爱亲情 , 这对他的精神打击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
同时 , 李世民对魏王李泰过分宠爱 , 甚至每月给李泰的赏赐经常超过太子 , 连大臣们都看不过去 , 更何况承乾呢?久而久之 , 难免郁积成病 。
而且魏王李泰凭其多才多艺、又深得父皇宠爱 , 一直野心勃勃 , 随时准备取代有残疾的大哥成为太子 。这也势必使承乾心理紧张 , 不得不经常为保住太子地位而殚精竭虑 。
另外 , 太宗批评承乾 , 表达方式不当也对承乾造成了较大伤害 。
当子女受到批评时 , 在精神上常是最脆弱的 , 这时父母的及时关怀和鼓励是非常必要的 , 否则他会感到孤独无援 , 会有被遗弃的感觉 , 会自暴自弃 。
【李世民这么厉害,为啥儿子都这么渣?】每当谏臣批评承乾后 , 太宗只知一味地表扬老师 , 而对承乾不予理会 。这对于承乾来说无异是雪上加霜 。
生理上的缺陷容易使人产生挫折感 , 身有残疾的人比四肢健全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 。承乾内向的性格 , 使他更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与肯定 。
太宗与长孙皇后只知道加压与训斥 , 这本是他们望子成龙心切的反映 。但对于承乾来说 , 父母的压力、老师的指斥、兄弟的歧视等各方面的冷遇 , 都会使他缺乏安全感 , 在精神上处于紧张戒备状态 。
贞观十二年(638年) , 太宗在责备群臣失礼时 , 竟以“人生寿夭难期 , 万一太子不幸”为理由 , 告诫大臣不要轻视皇子 , 因为皇子在太子死后就可以为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