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比岳飞还冤的北宋第一名将,不是这些佞臣北宋怎会亡国?( 二 )


狄青征讨侬智高之战,还曾留下过一段经典故事 。史传狄青受命出师,由于前将领数次征讨失败,士气低落,为振奋士气,狄青因南方崇拜鬼神之俗,遂心生一计:当兵临城下,先拜神祈佑,而后出一百制钱,口中念道:“此次用兵胜负难以预料,若能制敌,请神灵使钱面全都朝上!”左右官员对此感到茫然,担心弄巧成拙,皆劝狄青慎为之 。而狄青不加理睬,于全军睽睽之下,挥手撒钱 。军士凑近一看,百钱全部朝上 。官兵见神灵护佑,雀跃欢呼,声震林野,士气大振 。狄青当即命左右侍从,以一百根铁钉钉制钱于地,蒙以青布后曰:“待胜利归来,再收回制钱 。”于是率官兵南进,越过昆仑关,于归仁铺与侬智高决战 。结果大败侬军,“追赶五十里,斩首数千级”,俘侬智高主将57人 。侬智高遁往云南大理 。狄青平定邕州,胜师北还,即如约到掷钱处取制钱 。僚属们将钱起出一看,原来此一百制钱两面皆为钱面也!众人始悟矣 。狄青巧计激士典故,后来被《三十六计》收入卷中,作为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之战例 。
狄青由士兵而为大将军,由布衣而为宰相,然其脸上犹存当士兵时的刺青(宋律,狄青以代兄受过入伍服役,刺面为记,是为面涅) 。宋史载: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 。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大意为宋仁宗曾命狄青敷药除掉黑疤,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门户;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励军队,不敢奉行您的命令 。”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舍身忘尊(严)的忠臣,几乎就在狄青被任命为“国防部长”的同时,却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和联合抵制 。其中不乏对他赏识有加的韩琦,以及名望如日中天的欧阳修和文彦博等人 。虽然宋仁宗坚持己见,仍然诏令狄青就任枢密使重位,但从此朝中上下开始无休无止地攻击和指责狄青 。史载,嘉祐中,京师大水,青避水徙家相国寺,行止殿上(住在大殿上),人情颇疑,乃出青判陈州 。明年二月,疽发髭,卒 。帝发哀,赠中书令,谥武襄 。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以褒奖之!
史言北宋少将,南宋缺相 。在北宋朝能担当起一代名将的只有狄青一人 。而狄青更是两宋史上第一个被以“莫须有”罪名冤屈致死的武将 。且狄青是中国法制史上最有名的疑罪坐实案例,是古代帝王权术中“宁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人”的生动写照 。而且狄青之死,更死于名臣如欧阳修、文彦博之手,且死于一代仁君宋仁宗之朝,在此意义上,狄青死得更冤,死得更加百口莫辩 。
史载狄青尤喜推功于将佐,从不居功自持 。然如此仁勇之大将,以士兵得为元帅,以布衣得为重臣,于重文轻武之宋朝,终以战功之高而见疑于朝廷,遂加罪于无名,致良将抑郁而终,其宋廷之悲哀,亦华夏之惨痛,后宋之有靖康之耻,实自狄青之悲遇肇始矣!狄青于宋廷之悲惨遭遇,实有三层深刻原因:
其一,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在文官集团中处弱势地位 。宋朝做官讲究出身,尤其讲究进士及第,一等为进士出身,二等同进士出身,三等为赐进士出身,由于狄青出身行伍,显然是一个异数 。狄青虽受范仲淹教诲,读过一些书,但与那些根正苗红的朝廷大员相比还是非常微末 。当狄青因宋仁宗赏识而被破格提拔后,因平步青云升迁速度过快而被文官集团所忌恨,甚至为曾经是自己上级的韩琦所嫉妒,文官们不敢对仁宗破坏官场潜规则的方式表示反对,于是狄青就成为了众人必欲除之的替罪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