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清朝打仗赢了却还是丢掉了美丽的贝加尔湖?

在俄联邦西伯利亚南部的伊尔库茨克州与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有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淡水湖美誉的贝加尔湖坐落在那里 。这座美丽富饶的湖泊以其奇特而秀美的风景,吸引着世界游人的瞩目 。
在贝加尔湖东至于海的地区,最早的居民叫做“肃慎”,该民族在公元前11世纪臣服于周王朝,史称“肃慎来服” 。肃慎在与历代王朝的交往中衍生出许多新的名称,战国时称“挹娄”,三国魏晋时复为“肃慎”,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辽金元明时则称“女真”,而后至今一直称“满族” 。
因此,满清的祖先发源地就是贝加尔湖东至于海的这片地区 。女真人或者说后来的满人,在明朝后期崛起于东北方,他们之所以能在金国灭亡400年后再次走上历史的前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四分五裂的女真各部,由努尔哈赤成功地统一了起来 。
【揭秘:为什么清朝打仗赢了却还是丢掉了美丽的贝加尔湖?】当时,贝加尔湖东南乌德河、鄂嫩河和尼布楚河下游一带的居民,是我国蒙古族布利亚特、茂明安、厄鲁特、喀尔喀等部 。在努尔哈赤及其子皇太极统一黑龙江流域的过程中,分布在贝加尔湖及其邻近地区的布利亚特等蒙古族诸部,先后被招抚到满清的统治之下 。
1639年至1640年,清军逐步完成了对贝加尔湖以东及黑龙江上中游地区的统一,居住在那里的鄂温克使鹿部、达斡尔、鄂伦春等部被编入八旗 。清朝先是派遣钦差大臣在库伦(今乌兰巴托)设立行政机构,总管贝加尔湖地区各部事务 。后由理藩院设置派出机构,并将驻地移至色楞格河岸的恰克图,管辖贝加尔湖以东、勒拿河以南、尼布楚以西的广大地区 。
同时,作为清朝地方官吏的车臣汗和土谢图汗也领清政府之命,协助管理贝加尔湖地区的蒙古诸部 。到了1650年前后,恰克图和尼布楚已经被建设成为我国贝加尔湖地区的两大经济中心重镇 。内地的茶砖、瓷器、纺织品等货品,贝加尔湖地区蒙古诸部以及周边鄂温克各部的兽皮、麝香、鹿茸等物产,以这两座城市为中心开展贸易 。
然而,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入侵黑龙江流域的行径自1643年便已开始,并于1657年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雅克萨城、尼布楚城为据点,支撑他们的侵略野心 。清朝的决定性反击在40多年后到来,1685年清朝派将军彭春从瑷珲领兵反击,攻入沙俄据守的雅克萨城,毁城后回师 。但其后被清政府允准撤走的沙俄侵略军,再次在头目托尔布津的率领下窜回雅克萨 。于是1686年清军再围雅克萨城,并在历时数月的攻城战中毙杀托尔布津,沙俄侵略军死伤惨重 。
但在随后清朝同沙俄的和谈中,在最后谈妥的《尼布楚条约》中,以康熙皇帝为首的清政府竟然同意将贝加尔湖以东、勒拿河以南、额尔古纳河以北、格尔必齐河以西的大片领土割让给沙俄,放弃了经营数十年的祖先发祥地。时在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时年35岁的爱新觉罗·玄烨平三藩、收台湾已告成功 。
《尼布楚条约》割地让土并未换来边境的安定,沙俄对蒙古地区的蚕食仍在继续,并拒绝清政府对于举行解决两国中段边境划界问题谈判的要求 。直到1724年清政府中止两国间的贸易,而沙俄又困于同瑞典、波斯的连年战争,才于1725年同清政府谈判两国划界和贸易问题 。
但令人不解的事情再次发生,面对困局中被迫答应谈判的沙俄,以雍正皇帝为首的清政府竟然在谈判中再次同意割让领土 。在最终签订的《恰克图条约》中,清政府将贝加尔湖以南及西南约 10 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沙俄,美丽的贝加尔湖被彻底放弃。时在1727年,雍正五年,爱新觉罗·胤禛时年49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