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富人为什么要在家门口放几口缸?是为了风水吗?

在古代,很多人家庭院里都有大水缸,尤其是有钱人家,不仅有水缸,且样式美观又精致,放在庭院中最显眼的位置,代表着在庭院摆设里不可或缺的地位 。再说起有钱人家的代表,那便是紫禁城了,据统计,紫禁城中最开始有308座大水缸 。现存十八口,其中太和殿前有四口 。
八国联军侵华时,窜入紫禁城,侵略者竟然用刺刀刮去缸上的金子,累累刀痕,至今可见 。当然,在如此讲究的皇宫大院中都放那么多水缸,更何况以皇家为效仿对象的普通人家呢?
风水学上说,在有群山环绕的地方安家很好,尤其是有河流或是泉水为最佳,若现实达不到,那再不济家里也得开口井或者放个水缸 。
那么,古代人是以这一言论为依据吗?
其实不尽然 。
【古代富人为什么要在家门口放几口缸?是为了风水吗?】古时没有自来水,古人们如果不在家里开口井或放个大水缸,用水时就极其不方便,离水源近的人家还好,住的离水源较远的人家必须到几里外甚至更远的地方挑水 。大人们总喜欢讲“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来告诫孩子做事不要推脱,要学会合作等道理,但是,这也说明了古时是缺水的,甚至需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 。
古时缺水也能从连年发生旱灾的情况看出来 。
电视剧里总有国师求雨的片段,那是因为连年旱灾让百姓民不聊生,天子十分苦恼想出来的安慰人心的法子 。旱灾还导致了大规模的瘟疫,如《史记》中记载:“大旱 。衡山国、河东、云中郡民疫”,《旧唐书》记载:“福建等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 。
缺水,不仅使庄稼不能生长,也使百姓口渴难耐,人体极度缺水又会使免疫力下降,生了疾病从而发生瘟疫也就不难想象了 。
所以,在庭院里放水缸也是以备不时之需,不用每每要喝水都要到远处挑水,水缸极大的便利了古人的日常生活 。
水除了有解渴之用,亦有消防之用,水缸放在显眼的地方和皇家大量放置水缸都有其功效,且在历史中,这些水缸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然不是空穴来风 。
中国的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材建造,而木又及其引火 。紫禁城是中国的瑰宝,也是历代皇帝位高权重的象征,哪怕是这样举世无双的它,也曾被多场大火烧得面目全非 。
据记载,明朝时紫禁城发生了四次“天火”和一次人为火灾 。
第一场大火就发生在它刚建成的第二年,金銮宝殿被“天火”烧得只剩下瓦砾 。这件事使当时在位的明成祖万分恼怒,因为修建紫禁城耗费了数十万的劳力和大量的的物资,若要重建,那不知要花费多大的代价 。这场火灾不仅烧毁了金碧辉煌的宫殿,也丢了天子的颜面 。
之后,将近隔了二十多年,到一四四一年十月才重新建成了三大殿 。
第二次大火发生在一五五七年,“奉天、谨身、华盖三殿灾” 。这场大火损失及其惨重,当时在位的皇帝又崇信道教,不仅不听官员遣散道教之流的的建议,还为了重建大规模筹款招工 。这个时期还有两位臭名远昭的奸臣——严嵩和赵文华 。
严嵩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那些想要买官职的官员为了贿赂他又到处搜刮钱财,如此反复 。而赵文华更是贪得无厌,他甚至动用建造宫殿的材料和人力去修建自己的私宅 。这场火灾不仅毁了百姓的家园,也使政治腐败达到白热化,贪官污吏横行,百姓民不聊生,让人可悲可叹 。
后来这三大殿到一五六二年才重新建成,改名为皇极、中极、建极三殿 。
第三次大火和第四次大火发生只相隔了一年 。第三次大火使乾清宫和坤宁宫被焚毁,第四次大火皇极、中极、建极也被焚毁 。这时的明朝经济正在退步,直到一六二六年才建成皇极殿,转年,中极、建极才建成 。这两场火灾同样造成了全国性的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