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约是什么人?隋朝时期官员杨约生平简介

杨约,生卒年不详,南北朝后期至隋朝时期官员,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之子、司徒杨素之弟 。北周(557年-581年)末年,因为杨素有军功,被赐爵安成县公,拜上仪同三司 。隋朝建立后,被隋文帝任命为长秋卿,升任大理少卿 。开皇(581年-600年)末年,晋王杨广想谋求太子之位,采用张衡、宇文述之计,拉拢杨约,以此说服权臣杨素,与之结盟,共同筹谋并成功推动隋文帝废黜杨勇 。仁寿四年(604年),杨广即位为隋炀帝,被拜为内史令,因为公务期间绕道祭拜杨素之墓而被弹劾免官,不久又复官为淅阳郡太守,不久被征召入京,于大业中期(607年到-614年) 去世 。
杨约,字惠伯,出身关中阀阅弘农杨氏,越国公杨素同父异母的弟弟 。他在童年时,曾经因为爬树坠落地上,被树枝所伤,因此而入皇宫做了宦官 。杨约生性深沉静默,心怀狡诈,好学强记 。兄长杨素对他十分友爱,但凡有所行为,必然会先与杨约筹划好,而后才行动 。北周(557年—581年)末年,因为兄长杨素有军功,杨约被赐爵安成县公,拜上仪同三司 。
大定元年(580年),隋文帝杨坚称帝,杨约被授予长秋卿,很长时间之后,他又被调任为邵州(今山西垣曲县)刺史,随后再次入朝为宗正少卿,又调职为大理少卿 。
晋王拉拢
隋开皇末期(595年-600年),皇太子杨勇失宠,而当时镇守扬州的晋王杨广意图夺取皇储之位 。杨广与亲信张衡、宇文述商议,宇文述说:“废立太子,是国家的大事,处在父子骨肉之间,不是轻易可以谋求的 。现在能改变皇帝意见的人,只有杨素;而杨素信任且与之商议的人,只有他的弟弟杨约 。我平素很了解杨约,请让我入京朝觐,而后与杨约想见,共同图求废立太子 。”杨广非常高兴,听从了他们的计谋,派遣宇文述带大量的金银珠宝入京 。
宇文述多次宴请杨约,展示大量器物珠宝,与杨约开怀饮酒,赌博嬉戏,并且装作不胜将财物全部输给杨约用以贿赂,与之深交 。杨约获得许多财物,渐渐有了报谢宇文述的意思 。宇文述借机说:“这是晋王的赏赐,请我与公共同享乐 。”杨约大为惊讶:“这是为什么?”宇文述细述了独孤皇后因对杨广所言对太子杨勇的种种不满,由是转达了晋王想要与杨约结交、共谋太子废立的意思 。
宇文述说:“坚守正义履行道义,固然是人臣的常情 。而背离常道符合时宜,也是通权达变者的良策 。自古贤人君子,没有不与时俱进随势耳边,以避祸患 。公的兄弟,功名盖世,当权掌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朝臣中受到足下家族屈辱的人,不可胜数!现在太子因为其欲望不能被满足,常常切齿痛恨当权大臣 。公虽然尽心竭力侍奉君王,而想伤害公的人,也不在少数 。君王一旦抛弃群臣而离世,公要如何取得庇护?现在皇太子已经不被皇后所宠爱,君王也有将他废黜的心意,这些公是知道 。现在如果请立晋王为储君,只需要贤兄开口即可 。如果能趁此时建立大功业,晋王必将铭心刻骨,如此便除去累卵之危,得以安如泰山 。”杨约深以为然,因此告诉了杨素 。
谋嫡杀勇
杨素本就用心险恶,听闻杨约之言后大喜,于是拍掌答道:“我的心思,尚未远虑至此,幸好有你提醒我 。”需要指出的是,杨素在听闻杨约转述之后的态度在《隋书.杨勇列传》中的记载却并非如此喜形于色,而是惊讶,并且谨慎的对杨约表示了疑虑:“但是不知道皇后如何打算?如果确如晋王其言,我又该怎么办?”史料在这件事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况,或为春秋笔法 。
【杨约是什么人?隋朝时期官员杨约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