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团聚!4岁时被人拐走的他,39年后终于找到家人


在京团聚!4岁时被人拐走的他,39年后终于找到家人
文章插图
“是我弟弟!他脖子上的胎记我还记得呢!”2021年10月26日9时许,在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分局刑侦支队,哥哥一把抱住了失散近40年的弟弟,尽管已经手握DNA鉴定文书,哥哥还是通过最原始的方式,表达了对弟弟身份的认可。
“还记得家里的父母和其他家人吗?”
“印象不深了。”
“对家乡还能记得多少?”
“也不太记得了,家边上是不是有个厂子?”
“对对对,有个厂子!”
简单的对话,把两位中年男子的思绪带回到孩童时代。
弟弟李先生,今年43岁,哥哥胡先生,今年49岁。二人共同的记忆止步于1982年,那一年弟弟4岁半,哥哥10岁。弟弟对家乡的记忆早已支离破碎。哥哥有很多话想对弟弟说,一时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受疫情影响,远在湖南老家的父母未能亲自到北京与儿子相认。在认亲仪式现场,胡先生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第一时间将与弟弟团聚的好消息告诉年近80岁的父母,交流时本能说起的湖南邵阳方言,对于李先生来说已然成为“听不懂”的他乡话。但这并不影响母子间的沟通,“等这波疫情过去,我找机会回家看你们”,李先生放慢语速,耐心地跟不太懂普通话的母亲交流未来的计划。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无需深思的哲学问题。但于李先生而言,却是想要得到答案的现实需求。
“当年被人拐走的情景有点模模糊糊的印象,只记得走了很久才到了我后来的家,当时也不知道是被拐卖,只觉得是出去玩,一路上也没怎么哭闹。”1982年,弟弟被人贩子用糖块拐带出村,辗转来到福建省,成为李家的一员。
弟弟丢失后,亲生父母胡氏夫妻多方寻找孩子下落,并报警求助。三年后,人贩子落网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李先生的下落却始终不得而知。“父亲就总坐在家门口,看着门口的大路,等他回来。”
在李家,养父母从未对李先生提起过他的身世,而是如亲生儿子般抚养。小时候,李先生忙于学习与照顾家族中同辈的弟弟妹妹,无暇寻找亲生父母。随着时间推移,父母的养育之恩让他不忍公开探寻自己的身世之谜。
长大后,寻找弟弟的重任交到了胡先生手上,他先后多次在网上发帖或寻求公益组织帮助,但付出的努力均石沉大海,没有激起任何水花。直至今年,胡先生得知可以通过DNA比对的方式寻找亲人,便带着父母到当地公安机关采了血样。
【在京团聚!4岁时被人拐走的他,39年后终于找到家人】“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有结果!”很快,胡先生一家收到了公安机关的回复,北京的李先生与胡氏夫妇DNA认定同一。一家人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立马着手准备进一步DNA复核工作。与此同时,大兴警方立即行动,找到李先生了解情况。
得知消息后,李先生百感交集,“还不敢告诉现在的爸爸妈妈”,为了不让养父母伤心,李先生决定先不把这段寻亲经历告诉家里人。

在京团聚!4岁时被人拐走的他,39年后终于找到家人
文章插图
为了尽快促成双方团聚,大兴警方与邵阳警方通力协作,帮助胡氏夫妇再次采集血样,送往北京,与李先生的血样进行复核比对。比对成功!茫茫人海,失散的亲人终于团聚,双方悬着的一颗心也落了地。
拐卖儿童案件一天未破、失踪被拐儿童一天未找到,公安机关就不会停止侦查,自“团圆行动”开展以来,大兴警方全力开展涉拐失踪人群摸排、涉拐基础信息收集工作,及时组织技术比对核查、扎实开展积案攻坚,累计采集、比对血样84份,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找到失踪人员65人,被拐人员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