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昉南北朝时北周刺史生平简介,刘昉之死

刘昉,昉性轻狡,有奸数 。周武帝时,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 。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 。授大都督,迁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 。及帝不悆,召方及之仪俱入卧内,属以后事 。帝喑不复能言 。昉见静帝幼冲,不堪负荷 。
人物经历
然昉素知高祖,又以后父之故,有重名于天下,遂与郑译谋,引高祖辅政 。高祖固让,不敢当 。昉曰:“公若为,当速为之;如不为,昉自为也 。”高祖乃从之 。
及高祖为承相,以昉为司马 。时宣帝弟汉王赞居禁中,每与高祖同帐而坐 。昉饰美妓进于赞,赞甚悦之 。昉因说赞曰:“大王先帝之弟,时望所归 。孺子幼冲,岂堪大事!今先帝初崩,群情尚扰,王且归第 。待事宁之后,入为天子,此万全之计也 。”赞时年未弱冠,性识庸下,闻昉之说,以为信然,遂从之 。高祖以昉有定策之功,拜下大将军,封黄国公,与沛国公郑译皆为心膂 。前后赏赐巨万,出入以甲士自卫,朝野倾瞩,称为黄、沛 。时人为之语曰:“刘昉牵前,郑译推后 。”昉自恃其功,颇有骄色 。然性粗疏,溺于财利,富商大贾,朝夕盈门 。
于时尉迥起兵,高祖令韦孝宽讨之 。至武陟,诸将不一 。高祖欲遣昉、译一人往监军,因谓之曰:“须得心膂以统大军,公等两人,谁当行者?”昉自言未尝为将,译又以母老为请,高祖不怪 。而高颎请行,遂遣之 。由是恩礼渐薄 。又王谦、司马消难相继而反,高祖忧之,忘寝与食 。昉逸游纵酒,不以职司为意,相府事物,多所遗落 。高祖深衔之,以高颎代为司马 。是后益见疏忌 。及受禅,进位柱国,改封舒国公,闲居无事,不复任使 。昉自以佐命元功,中被疏远,甚不自安 。后遇京师饥,上令禁酒,昉使妾赁屋,当垆沽酒 。治书侍御史梁毗劾奏昉曰:“臣闻处贵则戒之以奢,持满则守之以约 。昉既位列群公,秩高庶尹,縻爵稍久,厚禄已淹,正当戒满归盈,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若不纠绳,何以肃厉!”有诏不治 。昉郁郁不得志 。时柱国梁士彦、宇文忻俱失职忿望,昉并与之交,数相来往 。士彦妻有美色,昉因与私通,士彦不之知也,情好弥协,遂相与谋反,许推士彦为帝 。后事泄,上穷治之 。昉自知不免,默无所对 。
下诏诛之,曰:
朕君临四海,慈爱为心 。加以起自布衣,入升皇极,公卿之内,非亲则友,位虽差等,情皆旧人 。护短全长,恒思覆育,每殷勤戒约,言无不尽 。天之历数,定于杳冥,岂虑苞藏之心,能为国家之害?欲使其长守富贵,不触刑书故也 。上柱国、郕国公梁士彦,上柱国、巳国公宇文忻,柱国、舒国公刘昉等,朕受命之初,并展勤力,酬勋报效,荣高禄重 。待之既厚,爱之实隆,朝夕宴言,备知朕意 。但心如溪壑,志等豺狼,不荷朝恩,忽谋逆乱 。士彦爰始幼来,恒自诬罔,称有相者,云其应箓,年过六十,必据九五 。初平尉迥,暂临相州,已有反心,彰于行路 。朕即遣人代之,不声其罪 。入京之后,逆意转深 。忻、昉之徒,言相扶助 。士彦许率僮仆,克期不远,欲于蒲州起事,即断河桥,捉黎阳之关,塞河阳之路,劫调布以为牟甲,募盗贼而为战士,就食之人,亦云易集 。轻忽朝廷,嗤笑官人,自谓一朝奋发,无人当者 。其第二子刚,每常苦谏,第三子叔谐,固深劝奖 。朕既闻知,犹恐枉滥,乃授晋部之任,欲验蒲州之情 。士彦得以欣然,云是天赞,忻及昉等,皆贺时来 。忻往定邺城,自矜不已,位极人臣,犹恨赏薄 。云我欲反,何虑不成 。怒色忿言,所在流布 。朕深念其功,不计其礼,任以武侯,授以领军,寄之爪牙,委之心腹 。忻密为异计,树党宫闱,多奏亲友,入参宿卫 。朕推心待物,言刻依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