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大的机构内务府为何能捞这么多油水?

清代有民谣说,“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 。说的是如果京城出现一暴发户,新盖豪宅,其内的树还没长大,墙上又挂着最近的画,那必定是内务府官吏 。因为在内务府当差,是给皇家办事,来钱极快,要不了多久即可在寸土寸金的京城置办高宅大院 。
内务府是清代独有的机构,职官多达3000人,还没算普通匠役、军丁和太监 。这比掌管全国疆土、田亩、户籍、钱谷的事务最繁的户部人数多十倍以上,可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 。内务府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 。内务府主要机构有“七司三院”,最重要的是广储司,专储皇室的金银珠宝、皮草、瓷器、绸缎、衣服、茶叶等特供品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表面上,内务府专管皇室经费,与专管国家开支的户部平行,二者界限分明 。但实际上,户部经常拨款、借款或挪款给内务府 。仅从咸丰七年到同治十三年的17年里,内务府就挪用部款九百八十万两!
其实内务府自身收入已经不菲,每年不下百万两 。内务府经费大约有七大来源:垄断人参、貂皮买卖的收入;官商与皇商经商得回的盈利及本钱;放贷给盐商得回的利息及本钱;各处皇庄缴纳的租金与北京出租官房的收入;各榷关的盈余分成;犯罪官员抄家罚没的财产;官员秘密赎罪罚款 。
皇帝是官员纪律的唯一和最高监督、仲裁、处分者 。违法官员的罚没家产或罚款,不入国库而是入皇帝的小金库 。贪官的家产多为民脂民膏,这么做等于变相地通过贪官这抽水泵,源源不断地将民脂民膏输送到皇家内库中去 。难怪嘉庆收拾和坤之后,有民谣说“和坤跌倒,嘉庆吃饱” 。
值得注意的是,和珅这位被《华尔街日报》列为世界千年50首富之一的大贪官,不仅是户部首长,还是内务府首长,将国家财政和皇家财政一把抓 。然而,乾隆朝最大贪污犯其实不止和珅一人,因为和珅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上面有人,这个人就是乾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务府所涉及的皇家特供,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日常特供,一是非常特供 。
日常特供部分由内务府管理的皇庄实现 。清代皇庄主要设在北京地区和东北地区,分为粮庄、纳银庄、瓜果菜园、捕猎户四类 。这些皇庄不但有供给银粮的义务,还是皇家的“特供农场”,缴纳大量优质无公害的家禽、猪、瓜果、蔬菜,甚至柳条、扫帚等物,以供皇家日常基本消费 。皇庄不能满足的部分,则由内务府采购,其中蕴藏大量获取暴利的机会 。据说道光朝内务府买鸡蛋,30两银子一个,而市场价不过几个铜板 。
非常特供同样依赖内务府主要是其管理收受的贡品 。清代贡品包括各省土贡、外藩贡品和节庆各处官员及商人的报效献纳 。皇帝的喜好直接决定了贡品的种类与数量 。譬如,乾隆喜欢西洋钟表的消息在官场传出,广州西洋八音匣等售价立刻猛涨几十倍 。乾隆还喜欢古玉,目前故宫收藏的上万件古玉,多数是乾隆时期各省督抚的贡品 。进贡之风盛行,导致官场出现“帮贡”,即有权进贡的大臣令下属助其购买贡品,后者又再令其下级官员“帮贡”,如此层层分解贡品指标,造成逐级加码,因为经手官员都会从中捞一把 。结果送到皇帝手里价值一万两的贡品,意味着督抚可能从州县官那里剥削了十万两,而州县官员则可能从民间剥削了百万两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贡品之外,还有迎合皇家特别需求而生的非常特供,譬如一冷一热之特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