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纳战役中双方有着怎样的作战计划?具体是怎么实施的

对城镇各个街区发起的攻击都是整个进攻计划的一部分,各个作战排都是由突击步兵与后备部队轮换交替参加战斗 。一旦领头发起进攻的排占领一个街区后,他们便在原地建立火力阵地并加固工事,使其变成一个坚固的阵地以防德军发起的反击,同时清除德军设下的诡雷和地雷并将那些能够让德军士兵重新渗透此地区的通道封堵 。紧接着是由后备部队负责发起向下一个街区的进攻 。这种战术实际上在加军训练期间教授的,两个排分别沿道路两侧交替掩护前行,在演习期间这个战术是卓有成效的 。在实战中一个排向一栋建筑发起冲锋而另一个排负责掩护同时支援火力通过发射炮弹和烟雾弹来干扰和压制建筑物内的敌军 。在战斗中加军通常发现一旦他们占领了一栋建筑,那么德军随后就会弃守这栋建筑对面的建筑 。这样做是为了保持他们建筑之间防御的整体性,因为一栋建筑被占领后,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火力支援和封锁街道的交叉火力网已经被打破,因而没有继续防守的必要 。各个作战排使用这种“蛙跳作战”的方式来逐个占领建筑的街区 。一旦先头部队将目标区域占领并巩固阵地后,另一个排随后向下一个区域发起冲击 。负责防守阵地部队随即向目标区域发射炮弹和烟雾弹以掩护冲锋部队 。由此可见这就是为什么加军在报告中说“巷战是一场耗时的战斗,如果一味求快,那么必将损失惨重.”的原因了 。
为了清除独栋建筑内的敌军,加拿大士兵使用了两种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采用突击的方式占领建筑,逐屋消灭比人,需要强调的是,在使用这种战术时要“由上至下”而不是“由下至上” 。因为在一份报告中说道“我们发现在清除建筑内敌军时,由下至上的进攻会让我们损失惨重,德军士兵会向任何企图上楼的士兵开火 。”要对付一层的敌军,则首先需要判断他们的防守布局 。当这个街区的第一栋建筑被占领之后,步兵就会要炸药在隔壁建筑的屋顶上炸开一个口子进入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步兵们使用了一种名为“蜂巢”的炸药(专门用来炸墙壁的小型炸药)或者直接由先头兵带的大威力手榴弹 。在以后的很多报告中对这种战术的称呼不尽相同,“鼠洞”或者“房洞”等指的都是这种战术 。在进入隔壁建筑后,步兵就开始由上至下对敌军进行清除,在进入房间前都向里面投掷36号手榴弹 。即使由上至下进攻,楼梯间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位置,以此步兵直接将楼板进行爆破并下楼下的房间投掷手榴弹 。在步兵清除建筑的同时,支援火力就会向对建建筑开火以压制敌军,并且在位置合适的情况下向德军可能逃跑的位置进行火力覆盖 。
但是要占领整个街区的首栋建筑,唯一的方法就是采取由下至上的进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在试图向二层进攻以前建筑的一层需要被彻底地搜查于清除 。建筑的外部墙体会由坦克等支援武器进行清除,然后士兵们会有手榴弹进行逐屋清除 。在某些情况下,在进攻那些大型的多层建筑时,即使它的一层被攻克,向上层的进攻也十分困难,因此指挥官们都不会考虑冒着手下士兵重大伤亡的风险来命令他们向上层进攻 。这样从而就产生了第二种进攻方式,就是直接将整栋建筑进行爆破而不用进行逐屋战斗 。在首层安全的前提下,命令士兵携带炸药进入并将其安放在合适的位置,这些炸药为了便于携带都装在缴获的德军水壶中,然后士兵们离开建筑并将炸药引爆 。随后的建筑残骸在坦克机枪的掩护下由步兵来进行清除 。或者可以由坦克或反坦克炮直接从外部将建筑轰成一堆瓦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