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也过端午节吗?虽然过端午节但是不吃粽子

端午节是非常常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端午的各种习俗中 , 围绕龙崇拜展开的舞龙、龙舟竞渡无疑是一大重头戏 。而古代先人们则将其视为非常重要的祭祀使节 , 重要性远在只知吃粽子的今人之上 。
但你或许不会想到 , 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 , 也有很多类似的祭祀习俗 。我们可以在史书中发现 , 他们在农历五月五日聚会在龙城 , 祭拜龙祠 。那么 , 匈奴在五月初五的祭祀活动跟端午节是否有联系呢?莫非匈奴人在端午节也会吃粽子?
广泛分布的祭祀习俗
匈奴贵族的祭祀活动
匈奴的龙城 , 在史书上也有写作“茏”字 。根据史记的描述 , 匈奴人会在五月大会茏城 , 九月会于蹛林 。后汉书补充说匈奴有三龙祠 , 并在正月、五月、九月的“戊日”拜天神 。戊为干支第五位 , 意即每月的第五日 。这就意味着匈奴人也会在传统历法的五月五日 , 进行重要的祭祀庆典 。
不管是“茏城”还是“龙城” , 可以确定是一个匈奴人集体聚会之地 , 多被代指匈奴所居之地 。蹛林有时候也有被当作地名来代指匈奴 , 然而它却并非地名 。根据颜师古的说法 , “蹛林”实际上就是匈奴的祭祀活动 。其中蹛就是绕着走的意思 。他还特别指出 , 后来的鲜卑人也继承了匈奴传统 , 祭祀时也会绕着树林走三圈 。
匈奴龙城所处的大概位置
在鲜卑人接触中原文化以后 , 将祭祀固定化 , 我们可以从汉文史书找到拓跋鲜卑祭天的描述 。南齐书说平城城西有“祠天坛” , 每年(农历)四月四日献上牛马祭祀 , 并且祭祀者会“边坛奔驰奏伎为乐” , 也就是除了绕着祭坛走还有娱乐活动 。
南齐书还记录了一次发生在公元472年的祭祀活动 。孝文帝拓跋宏身穿戎服 , 带着20余名公卿祭祀.祭祀分为两天 , 头一日“蹋坛” 。拓跋宏绕祠天坛一圈 , 公卿走七圈 。第二日正式祭祀 , 这一次拓跋宏要绕走祠坛三圈 , 公卿仍是七圈 , 齐人谓之“绕天” 。
继承了匈奴祭祀习俗的鲜卑人
类似“蹛林”、“绕天”的活动 , 我们还举出多个内亚民族的类似例子 。如五部高车于秋天祭天 , 先是点起篝火 , 奉上牛羊等等贡物 。随后骑马围绕篝火转圈、扔下柳枝 , 祈愿祭祀完毕以后 。高车人也不忘娱乐活动 , 还会 歌吟忻忻一番 。
契丹人也有与鲜卑、匈奴如出一辙的祭祀过程 , 可见于《辽史礼志》之中 。契丹人于木叶山设天神、地祗神位 , 又植树分别代表“君树” , “臣树” 。皇帝一行到来后先奉上供品 , 然后皇室亲族要绕树三圈 , 余族七圈 。绕完以后 , 众人饮酒娱乐乃散 。虽然辽史记录中称作“祭山” , 但实际上仍属于祭天活动 。
契丹人的祭祀习俗与匈奴 鲜卑类同
从内亚各民族的祭祀记录看 , 这一祭天习俗的分布非常广泛 。无论东胡系还是突厥语民族都有此俗 。其实伊朗语民族也有相似记录 。隋书说塔什干的石国人“正月六日、七月十五日以王父母烧余之骨 , 金瓮盛之 , 置于床上 , 巡绕而行……” 。这种在大型节日 , 自然会引入祭祀亡灵的活动 。高车人在祭天时 , 如家中有人不幸去世 , 便要大声哀哭以表达对亡灵的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