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

南诏国(738年-902年),古代国名,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 。天复二年(902年)汉人权臣郑买嗣灭亡南诏,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 。
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 。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 。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诏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区诸部,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 。
“南诏”的由来是因为其前身“蒙舍诏”,因位于六诏之南,故名南诏 。794年,异牟寻被唐朝封为南诏王,自此世称南诏国 。此外,南诏又有“鹤拓”,“龙尾”、“苴咩”,“阳剑”等别称 。
而在南诏国内,其国号则数次更变 。752年,阁逻凤叛唐自立国号为“大蒙”(一说为细奴逻所立国号) 。公元784年,异牟寻改国号为“大礼”(又有“异牟寻初立,改国号‘大理云’”的说法);794年,异牟寻归唐,改国号为“南诏” 。860年,世隆再次叛唐,改国号为“大礼” 。878年,隆舜改国号为“大封民”,直至灭亡 。
渊源
哀牢王族中的舍龙(意为“大老虎”)一族,为避难迁居至邪龙(原哀牢国领土、今云南巍山) 。邪龙本是哀牢国领土,被汉朝强行设置为邪龙县,划归益州郡管辖,汉朝势力退出后被豪酋占据 。舍龙一族的到来,很快得到哀牢人的支持,势力不断扩充壮大,逐渐形成以舍龙一族为中心的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开始被称作“蒙舍龙”或“蒙舍” 。豪酋张乐进求为拉拢舍龙一族,将女儿嫁予舍龙之子细奴逻 。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舍龙之子细奴逻继承蒙舍诏(王) 。此时,洱海周边也出现了几个比较大的诏(王),洱海北面是河蛮人的浪穹诏(今洱源)、邆赕诏(今洱源邓川)、施浪诏(今洱源三营),洱海东面是磨些人的越析诏(今宾川),洱海西面是哀牢人的蒙嶲诏(今漾濞),洱海南面就是蒙舍诏(今巍山),这些诏被汉史合成为“六诏” 。因蒙舍诏位于这些“诏”的南面,也被汉史称作“南诏” 。
兴起
永徽四年(653年),为获得唐帝国的支持,细奴逻派子逻盛炎出使唐帝国,唐高宗封细奴逻为巍州刺史 。其他五诏与河蛮部落,受吐蕃威胁,常弃唐归附吐蕃 。南诏始终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 。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封南诏皮逻阁为台登郡王 。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皮逻阁战胜河蛮,取太和城 。次年,唐玄宗赐皮逻阁名为蒙归义,进爵为云南王 。封王制书里说封王的原因是洱河诸部潜通犬戎(吐蕃),蒙归义率兵征讨有功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逻阁谋乘胜兼并五诏,张建成建议厚赂剑南节度使王昱,请求合六诏为一 。王显向朝廷代请,得唐玄宗允许 。《新唐书》:“当是时,五诏微,归义独强,乃厚以利啖剑南节度使王昱,求合六诏为一 。制可 。”“又以破渳蛮功,驰遣中人册为云南王,赐锦袍、金钿带七事 。于是徙治太和城 。”唐玄宗给王昱敕文里说,蒙归义效忠出力,讨伐西蛮,“彼(指五诏)持两端(附唐也附吐蕃),宜其残破” 。皮逻阁出兵,唐派遣中使(宦官)王承训、御史严正诲参与军事,先灭越析,次灭三浪,又灭蒙嶲,很快统一六诏,南诏算正式立国 。739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 。唐朝亦用兵于南诏,《新唐书》:“初,安宁城有五盐井,人得煮鬻自给 。玄宗诏特进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境,取安宁城及井,复立马援铜柱,乃还……”
壮大
南诏国依附唐朝,统一了六诏 。天宝四年(745年),剑南节度使章仇(姓)兼琼遣使至云南,与皮逻阁言语不相得,皮逻阁很不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