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败后,光绪为什么要恭维日本?

在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 , 中日两国世代友好 。
久到什么程度?恐怕是几百年前的事了 。
不能否认 , 中国跟日本是一对冤家 。真正的冤家不是一言不合就开打 , 而是爱恨交织、欲罢不能 , 有时恨得牙痒痒 , 有时又恨不得盖一条被子 。
譬如说 , 晚清以后日本没少祸害中国 , 明着就侵占台湾、插手朝鲜、攻打北京城 , 背地里不知道搞了多少幺蛾子 。想想 , 中国人应该挺恨日本人吧 , 但最近读了点史料发现特别让人不理解的事情:
1898年 , 黄遵宪出使日本时 , 光绪皇帝亲自修改国书 , 在“大日本国皇帝”之上御笔亲书“(中日)同洲、同种、同文最亲爱” , 这话都说得出口?!!
1898年是什么时候?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 赔给日本2亿两白银 , 对于中国简直是奇耻大辱 。大清皇帝竟然要以如此谄媚的语气来恭维日本?
而且 , 不只是光绪皇帝 , 晚清时期有一批知识分子对日本爱的死去活来 , 为什么当时明明被日本欺负 , 还有人如此想要结好日本?中日关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 , 甚至结下”世仇“的?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又是如何一步步从同气连枝的友邦变成贪得无厌的恶邻的呢?
//
01 被瞧不起的蕞尔小国
//
1868年 , 日本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 , 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 , 开启了明治维新 , 走上“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的道路 。
早在明治维新初叶 , 就有晚清士人注意到了日本的崛起之势 , 譬如王文韶在同治六年(1867年)就指出 , “东洋日本国近来和法国和好甚挚 , ……数年后必为大国 , 为其力求自强也……东洋与中华最近 , 其力求自强如此 , 于我不无可虑耳 , 识之以告有识之士 。”
然而传统中国向来自视“天朝上国” , 以“天下共主”自居 。近代以来 , 虽遭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 , 对西洋列强多有畏惧 , 甚至不惜俯下身子“师夷长技” , 可对于日本这个崛起中的“蕞尔小国” , 多数中国人很少把其放在眼里 。
1870年代 , 日本在吞并琉球与侵台事件中已表现的咄咄逼人 , 可大多数中国士大夫也仅是从鼻子里不屑地哼出一句 “阴而有谋”、“穷而无赖” 。
当时的驻日公使节张斯桂看到日本一意效法西方更是表现出极大的蔑视 , 作诗嘲讽道:“椎髻千年本色饶 , 沐猴底事诧今朝;改装笑拟皮蒙马 , 易服羞同尾续貂;优孟衣冠添话柄 , 匡庐面目断根苗;看他摘帽忙行礼 , 何似从前惯折腰 。”
就连之后积极推行新政 , 探究日本强盛之道的外交家黄遵宪在他初访日本时也留下“冯夷歌舞山灵喜 , 一路传呼万岁声”这样虚骄自满的诗句 。可见甲午战前 , 中国朝野上下对日本的轻视情绪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
//
02 留日潮与“同种联盟”的构想
//
“不察邻国 , 误轻小邦” , 1895年甲午战败成为了近代中国人日本观转变的关键点 。
昔日的天朝上国竟成了东瀛岛国的“手下败将” , 这对于晚清中国人的内心震撼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 , 正像梁启超所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 , 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