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个人成就有哪些?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杜甫(712年—770年) , 字子美 , 汉族 , 本襄阳人 , 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 被后人称为“诗圣” ,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 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网络配图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 , 虽然躲避了战乱 , 生活相对安定 , 但仍然心系苍生 , 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 , 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 , 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 他有“致君尧舜上 , 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 , 但后来声名远播 , 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 , 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诗歌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 , 早佚 。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 , 编为18卷 , 题为《杜工部集》 。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 。杨伦说:“自六朝以来 , 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 , 陈陈相因 , 最为可厌 。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 , 上悯国难 , 下痛民穷 , 随意立题 , 尽脱去前人窠臼” 。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 , 忧国忧民 ,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 , 风格多样 , 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 , 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 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 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 , 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 , 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 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 , 人格高尚 , 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 , 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 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 ,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 , 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 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 , 诗中圣哲;民间疾苦 , 笔底波澜 。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
网络配图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杜甫律诗的成就 , 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 , 以及山水 , 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用律诗写时事 , 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 , 难度更大 , 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 , 极尽变化之能事 , 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 , 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 , 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在声律句式上 , 又极精密、考究 。八句皆对 , 首联句中也对 。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 , 严密变得疏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