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古代华夏部落对北方非华夏各个部族的统称

北狄的称谓最早起始于周代 , 周朝人自称华夏 , 以中原为天下之中心 , 把中原周围四方的人 , 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 以区别华夏 。北狄是古代华夏部落对北方非华夏各个部族的统称 。
春秋中叶以后 , 狄与戎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同 , 但整个春秋时代 , 乃至战国中叶以前 , 戎狄仍往往混称 , 有些部落仍兼有戎与狄两种称号 。这种情况以及春秋北狄诸部的姓族 , 陕北、山西、河北诸地的戎狄文化遗存 , 都说明春秋时期的戎与狄只是地域分布有明显区分 , 族类却比较接近 。
狄作部称 , 《春秋》所记始于春秋中叶 , 但《国语·郑国》于西周末已有狄的记载 。这是中原诸夏对北方一些部落与国家的称呼 , 不是他们的自称 。《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 , 狄伐邢 。”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 。这时晋献公在位 , 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 , 但戎与狄常常混称 。
狄的本义 , 王国维先生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断定 , 是由“远”与“剔除”的含义 , “后乃引申之为驱除之于远方之义” 。此外 , 狄还有强悍有力 , 行动疾快等含义 。《尔雅·释兽》说:“麋、绝有力 , 狄” , 邢昺《疏》:“绝异壮大有力者 , 狄 。”《礼记·乐记》说:“流辟邪散 , 狄成涤滥之音作 。”郑玄《注》:“狄、涤 , 往来疾貌也 。”春秋初 , 在秦、晋、郑、卫、邢等国以北 , 即今陕北及山西、河北两省的中部与北部 , 有许多强悍有力的部落 , 是对中原诸夏的威胁 , 但当时仍与西戎及伊洛地区之戎统一称为戎 , 只在方位上称为北戎 。至春秋中叶 , 出现了称上述地区各部落为狄的记载 , 因其在北 , 称为北狄 。在狄的称谓出现以后差不多100年间 , 又出现了赤狄、白狄、长狄等许多称号 。
【北狄:古代华夏部落对北方非华夏各个部族的统称】狄 , 也就是商代的鬼方 , 鬼方 , 应该就是周代的隗姓赤狄人 , 周人称之为狄 , 北方的非诸夏人都被称为狄 , 所以又有白狄 , 长狄 , 还有周王族同族的姬姓之狄 。到了秦汉以后 , 匈奴这些和古北狄毫无关系的人也被称为狄人 。
战国末期 , 胡人兴起 , 匈奴最为强大 。胡人以东有东胡 , 胡人以北有丁灵 。战国末年及秦汉以后中国古代所称北狄 , 都是指胡人、东胡族系各民族 。其中丁灵及以后铁勒、敕勒等译名 , 都在语音上可以与狄相通 。但丁灵、铁勒、敕勒是对这些民族的汉语译名 , 而狄是中原诸夏对北方部落的称呼 , 两者语源不同 , 含义也不一样 。
春秋时期北狄与华夏族类相近 , 而战国末年及以后“北狄”指胡人、东胡族系 , 与华夏属完全不同的族系 。汉武帝采取“隔绝胡羌”的政策以及赵充国在湟中屯田以制诸羌的举措 , 说明西汉时对羌与胡已经明确加以区分 , 但《史记》、《汉书》却没有为诸羌立传 , 羌人的祖源与史迹仅附在《匈奴传》中叙述 , 《后汉书》有《西羌传》 。直到现在 , 在一些民族史的论著中 , 仍往往未能真正把春秋时期的北狄 , 与战国末及秦汉以后以胡人、东胡族系称为“北狄”这两者之间在族系与历史渊源方面划分清楚 。然而把两者加以区分 , 对研究西戎和北狄的历史与考古都是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