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君臣恩怨:康熙帝和赵申乔之间的关系( 七 )


康熙帝虽将申乔留任 , 但对申乔日益不满 , 对申乔经常“两议”的行为耿耿于怀 , 对穆和伦所说“伊等汉官互相附合争胜攻讦”十分重视 , 对汉官结党之事保持高度警惕 。他对大臣们说道:“今看两议之事 , 满洲大臣一议 , 汉大臣一议 , 此处大有关系 。世祖章皇帝时 , 为此曾下严旨 , 至今圣训昭然 , 可不恪遵耶?如果两议 , 亦应满汉相间 , 岂可截然两议?当初未有如此 。自赵申乔来始然 。凡事只有一理 , 不可执拗 。今朕听政五十余年 , 何者不曾经历?”[64]他又召领侍卫内大臣·侯巴浑德 , 公鄂伦岱、马尔赛 , 大学士松柱 , 学士查克旦、勒什布、萨哈布等入 , 说道:“今汉大臣欺压满大臣 , 八旗皆受辱矣 。朕几次令科、道条陈 , 尔令科、道缄口不言 , 皆入李光地、赵申乔之党 。”[65]他还对大臣们说道:“穆和伦亦年老 , 常被人欺 。”[66]
康熙帝将对申乔的不满提到了汉官结党 , 欲专权用事 , 欺压满大臣的高度 , 不仅经常谕责申乔 , 历数其刚愎自用、屡更旧章、凡事琐屑、无大臣体等种种不是 , 而且不断施以打击 。申乔的人生之旅进入了新的阶段 。
四、“帝已心厌公 , 有意挫折之”
时人注意到申乔与康熙帝的关系之变化 , 认为:“圣祖知公 , 公之得罪久矣 。”[67]“帝已心厌公 , 故有意挫折之 。”[68]挫折的开始 , 便是严惩申乔次子凤诏 。
凤诏 , 康熙二十七年进士 , 初授山西沁水知县 , 继调山西临汾知县 , 后任山西太原知府 。山西巡抚苏克济曾赞他“办事明敏 , 即行举荐”[69] 。然而 , 五十四年(1715年)五月二十九日 , 因采办铜斤事务 , 康熙帝怒斥申乔“不遵成宪 , 任意而行” , 并责问道:“赵申乔每以人为不足数 , 伊子赵凤诏居官最贪且大富 , 伊何不检举?”[70]随后 , 在山西巡抚苏克济的请安折上 , 康熙帝御批:“太原府知府所得之银 , 谅有数十万两矣 , 倘不送回原籍 , 几乎足够一年兵丁之钱粮 。尔务甚密取信 , 得实数后 , 具折奏闻 。务甚密 。倘汉人知之 , 必先下手加害于尔 。”[71]九月二十二日 , 苏克济向康熙帝奏报:“查得赵凤诏在任十三年有余 , 自所属官员索取之礼品银、强索之银及由诉讼、理讼逼取之银 , 俱吞为己有 , 汇总算之 , 共有四十余万两 。此俱系实数 , 并有干证 。此外 , 另有向官民挟逼之处 , 奴才访实后 , 再行奏闻 。”康熙帝朱批:“务十分密秘 。”[72]
十月 , 苏克济上疏参劾凤诏 。申乔以不能教子 , 求赐罢斥 。得旨:“朕礼遇诸大臣甚优 , 自始至终 , 无不期其保全 。……近晋抚苏克济参奏赵凤诏受贿甚多 。今阅赵申乔所奏 , 其词意忿激 , 殊非大臣之体 。著饬行仍令在任供职 。”[73]
“苏克济题参摘印之时 , 即差委道府等官及巡抚家丁兵役同入太原府署搜检 , 只有现银八百两 , 内二百两系康熙四十一年圣驾西巡恩赏凤诏之银 , 其余物件尽经点验 , 众目共睹 。”[74]十二月 , 湖广总督额伦特奉命前往太原 , 与苏克济会同 , “按项逐一审问赵凤诏向其属下官员强行索取之处” , 凤诏予以否认 。[75]五十五年闰三月 , 额伦特疏言:“原任山西太原府知府赵凤诏 , 巧立税规 , 勒索银两 , 应照枉法受赃例拟绞 。但赵凤诏受恩深重 , 不便照此例议罪 , 应将赵凤诏拟斩监候秋后处决 , 其赃银十七万四千六百余两照数追取入官 。”康熙帝批示:“赵凤诏如此贪滥 , 不忠不孝极矣 。似此不忠不孝之人 , 应当正法 。九卿议立决甚是 。但伊赃银甚多 , 不可不追 , 著照数追比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