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父亲“割肝救女” 8个月大患儿重获新生
【 多学科|父亲“割肝救女” 8个月大患儿重获新生】新华社广州11月10日电(采访人员徐弘毅)日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成功开展一例亲体肝移植手术,使一名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女婴转危为安。该例手术的肝源来自患儿父亲,为了挽救仅8个月大的孩子,他毅然“割肝救女”。
患儿婷婷(化名)的父亲陆先生说,女儿两个月大时出现全身发黄症状,后被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唯一能救命的办法就是进行肝移植。几经寻医,婷婷父母带孩子来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介绍,小孩刚入院的时候,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呼吸急促,腹部明显膨隆,饮奶量也从每次180毫升下降至80-90毫升左右。
经过多学科讨论,专家认为亲体肝移植是救治孩子的最佳选择。得知情况后,陆先生毫不犹豫地决定“割肝救女”。为了让自己的肝脏符合移植的标准,他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在一个月内减重18斤。
10月14日上午,亲体肝移植手术正式开始。一边是供体手术,医生在陆先生体内切取左外叶,受体手术同步进行,将父亲捐献的左外叶植入到患儿体内。
手术中,患儿血管非常纤细,尤其是动脉直径只有1-2毫米,血管吻合难度大;此外患儿还有心脏方面的问题,让手术“难上加难”。在手术团队的努力下,经过11小时,亲体肝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照料,术后一个月,婷婷顺利康复出院。如今,婷婷皮肤不再发黄,胃口也比以前好了很多。“看到女儿恢复健康和活力,我们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陆先生说道。
“这次患儿得到成功救治,离不开医院多学科的紧密协作和配合。”刘超表示,我国大部分儿童肝移植,原发病都是先天性胆道闭锁。相比于成人的肝移植,儿童的肝移植或者其他器官的移植挑战难度更高。
据刘超介绍,2019年以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共开展肝脏移植手术122例,医院持续推进器官捐献与移植规范化建设,发展多学科融合,助力生命延续。(完)
来源:新华社
- 急先锋|战“疫”中的青春丨勇当“急先锋”他们是闪耀在战“疫”中的青春之光
- 十二师|山东援兵团纪实系列报道:万里入疆,兵团娃和他们140位“山东爸妈”的故事
- 淄博市体育总会|新春送温暖 淄博市体育社会组织为民办实事“走心”更“走实”
- 推动力|喜讯!力高集团荣获“2021年度公益推动力大奖”
- 口腔|心系“疫”线 情暖后方
- 心理健康|白沙湾社区开展“爱与生命”青少年心理与生殖健康讲座
- 捐赠|福泉开展“寒冬添温暖 爱心促和谐”捐赠活动
- 翻译|《我们的天才儿子》刷屏,父亲回应:晓宇已回家,正刻苦翻译
- 金性勇|《我们的天才儿子》全网刷屏,父亲:小宇已回家,正翻译新书
- 卢洪波|“爸爸登上了我的期末考卷!”长沙学子遇最暖心期末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