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会稀里糊涂的就被卷入了缅甸内战( 二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方早报:清廷为什么选择完全中立的态度?
杨煜达:缅甸内战是从乾隆初年开始,缅甸使团入京朝贡是在乾隆十五、十六年,缅甸王子要求避难的时间是乾隆二十年前后 。
当时清朝整个战略的中心是对付准噶尔,一方面是无暇顾及,第二个方面就是它对整个西南的战略态势是防御性的 。即使是北方的压力减小,它也不愿意在这个地方轻易开启战端 。尽管后来清朝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处理这个问题,但是战争前期,它是不愿意这样做的 。
而且,战争前期是缅甸王朝和不服从它的傣族土司在打仗 。这里面的情况很复杂,缅甸会在土司政权中扶植亲近自己的势力做代理人,代理人和土司之间也会打仗;这些土司又会联合起来和缅甸王朝打仗,这就形成反复的战乱 。乾隆二十七年以前,这些战乱基本没有波及中国边境,所以中国对这一地区也没有做出直接的反应 。
另外,这与地方官员、封疆大吏的性格也有关系 。当时云南的官员,包括总督爱必达、吴达善、刘藻这些人都不喜好边功,他们开边患的积极性不高 。我在书中举了几个例子,一个是参加缅甸内战的桂家宫里雁,一个是积极防边的矿民集团的首领,总督吴达善把这两个人都处斩了,可以看出他不愿意惹事的心态 。
东方早报:既然如此,中国最终是如何参与到这场战争中的?
杨煜达:中国是稀里糊涂被卷进战争的 。
关于这场战争有两份重要档案,一个是《莽匪节略》,一个是《木匪节略》 。当时清朝把骚扰西双版纳一带的人叫做“莽匪”,把骚扰孟定一带的人叫做“木匪”,清廷知道“木匪”就是缅甸王朝(注:缅甸贡榜王朝起家的地方叫木疏村,故称为“木疏夷”);至于“莽匪”是哪一部分人,与木疏夷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没有搞清楚,清廷从上到下都不知道“莽匪”和“木匪”都是缅甸王朝 。真正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是在乾隆三十二年,这时战争已经打了几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