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为封疆大吏死时身上仅有8两银子,他就是汤斌

1652年,即顺治九年,清廷举行了入关的第4次科举考试 。一名来自睢州(今河南睢县)的年轻人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
他叫汤斌 。
汤斌生于1627年,出身书香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还没到15岁就读完了《左传》《战国策》《公羊》《史记》《汉书》等经典书籍 。有意思的是,他在明朝参加童子试,获得了秀才功名;却是在清朝参加了会试,获得了进士功名 。
考中进士后,汤斌被选为弘文院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讨 。3年后的1655年,汤斌外放陕西,出任潼关道员 。在清朝,道员是正四品官员 。汤斌第一次外放,就是担任正四品地方官,起点还是蛮高的 。
汤斌是一个很朴实的官员 。在离京赴任的路上,汤斌买了3头骡子,自己乘坐1头,仆人乘坐1头,剩下1头驮着两副破旧被褥、一个竹书箱 。这幅光景,毫无四品大员风光上任的派头 。
事实上,汤斌的官场之路也一直波澜不惊,升迁也按部就班 。除了为父亲守孝3年外,汤斌历任翰林院侍讲、《明史》总裁、内阁学士等职 。1684年,江宁巡抚出现空缺 。在朝廷推荐合适的人选时,康熙皇帝出声了 。他说:“朕闻汤斌从孙奇逢学,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 。”
汤斌曾经拜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孙奇逢为师,是以康熙皇帝认为他“有操守” 。就这样,汤斌在57岁这年任职江宁巡抚,成为封疆大吏中的一员 。
在汤斌临行前,康熙皇帝千叮咛万嘱咐:“居官以正风俗为先 。江苏习尚华侈,其加意化导,非旦夕事,必从容渐摩,使之改心易虑 。”康熙皇帝要汤斌在吴地一带移风易俗,去掉奢侈的习俗,返归淳朴的民风 。
康熙皇帝还送了3轴御笔书法给他,说:“今当远离,展此如对朕也!”这话说得很亲热了,哪里是君臣离别,分明是恋人在依依惜别 。
汤斌就任江宁巡抚后,没有辜负康熙皇帝的信任 。
此前,淮安、扬州二府遭受水灾,前任江宁巡抚余国柱奏报朝廷,称水退去后还可以种田,第二年应继续征收税赋 。汤斌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洪水仍然没有退去,根本就无法耕种,便奏报朝廷,收回了余国柱的话 。
在苏州城外有一座五通神祠,已经有数百年历史 。每当有年轻女子生了病,人们就说是五通神要娶她做妻子,不允许给她治病,导致生病的女子常常病死 。对于这种封建迷信思想,汤斌坚决予以打击 。他派人毁掉五通神的塑像,还将各州县类似的祠堂全部拆除,以免害人 。拆掉的木料,统统拿来修建学校 。
在汤斌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吴地风气焕然一新,老百姓都心悦诚服 。
汤斌为官正直,从不媚上欺下 。当时朝廷里有一个叫纳兰明珠的大学士,权倾一时,许多官员对他阿谀奉承,只有汤斌从不巴结他 。朝廷考核官员时,在外任职的官员纷纷向纳兰明珠送礼,只有汤斌没有送礼 。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汤斌遭到了纳兰明珠、余国柱等人的忌恨和毁谤,被康熙皇帝召到朝廷质问 。适逢汤斌染病在身,他带病入朝觐见康熙皇帝,也不为自己辩护,只是说自己天资愚昧,有很多过错,请求严厉惩处 。
看到汤斌态度很好,康熙皇帝没话说了 。
1687年,汤斌因病去世 。他虽然当了35年官,其中3年在富庶的吴地担任巡抚,只要稍微“放松”一下自己,也会捞个盆满钵满 。但汤斌没有这样做 。他去世时,身边竟然只有8两银子 。朋友徐乾学捐助了20金,才得以出殡 。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贵为封疆大吏死时身上仅有8两银子,他就是汤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