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沉银地考古:之前竟曾被频繁盗窃

张献忠的沉银地如今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发考古 , 之所以国家如此紧张 , 是因为张献忠沉银地曾遭到疯狂的盗窃 。
网络配图
【张献忠沉银地考古:之前竟曾被频繁盗窃】“石牛对石鼓 , 金银万万五……”很多老成都人可能都听过这首民谣 , 说的是明末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的张献忠 , 兵败退出成都时 , 把数以千万计的金银财宝以“千船沉银”的方式秘密隐藏 。300多年来清政府、民国川军都曾展开过疯狂的寻宝 。有记载的藏宝地之一——彭山江口不时有明代银锭、钱币等文物被发现 , 引来外界关注 。
昨天 ,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正式启动 。由于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近几年多次遭到盗掘 , 文物部门决定采取围堰抽水的方式进行发掘 , 并加以保护 。考古发掘预计为期三个月 。张献忠“江口沉银”是否真如文献记载的那样?这里真是“江口沉银”地?
“石龙对石虎 , 金银万万五 , 谁人识得破 , 买到成都府” 。这是在四川彭山民间盛传的“寻银诀” 。公元1644年 , 明末大西军领袖张献忠攻破成都后称帝 。《彭山县志》记载:顺治三年 , 义军张献忠部与明参将杨展决战于江口镇 , 张部战船被焚 , 沉没过半 , 伤亡惨重 , 败回成都 。
网络配图
民间传说他在兵败后曾经“千船沉银” , 大量金银财宝沉入江底 。从2005年开始 , 关于这个传说有了越来越多的佐证 , 彭山江口镇先后发现大量文物 , 包括铭刻年号的金册、装在木鞘中的银锭、“西王赏功”钱币、还有大量银质饰品、碎银等 。2013年后 , 遗址开始遭到盗掘 。当地公安曾破获一起江口沉银盗卖大案 , 涉案3亿元 , 缴回多件珍贵文物 , 其中的虎钮金印、五十两金锭更被鉴定为国家级文物 。
此次考古发掘组领队刘志岩指出 , 正因为盗掘严重 , 考古发掘才必须启动 。
“现在中国考古发掘主要是三种模式 , 第一种是基本建设 , 修水库、修路 , 文物有一些避免不了被破坏 , 我们做考古调查进行保护;第二种就是被盗掘 , 被破坏 , 我们做一种抢救;第三种就是主动发掘 , 这个国家每年批准极少 , 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重大的学术问题 。我们这种情况基本上属于第二种情况 , 不去发掘在江底保护起来难度更大 。基于此我们制定了一个工作方案进行发掘 , 是国家文物局批准的 。”
网络配图
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位于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 , 保护范围约100万平方米 。采访人员昨天在现场看到 , 遗址已被数公里长的蓝色彩钢包围 , 围堰工作区域内的河水已全部排空 , 河滩上一些考古人员正在现场勘测 。考古发掘组领队刘志岩表示 , 尽管此次考古发掘是先围堰抽水后层层发掘 , 但依然属于水下考古发掘 。“下面都是河床 , 并且有巨量的鹅卵石 , 发掘工作量特别大 。文物埋藏的地点可能是河床下两到三米 。陆地考古文物水分含量不会有水下多 , 可能一些木板、丝织品都是饱水的 。文物保护难度比陆地考古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