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念因为什么入狱?但她用贵族精神赢回了人生

看过这么一位老者的照片,已然八十几岁高龄的她,穿着蓝调旗袍,头发花白 。一双老年人罕见的、幽邃晶亮的眼睛,温柔而有力,那种透过岁月尘土夺目的美,令人过目难忘 。
她叫郑念 。说起她的故事,时光要倒回民国时期,那段滋养着一些真正的名媛大小姐的时代 。很多人说,看到这张照片,郑念真正配得上气质二字 。
郑念,原名姚念媛,祖籍湖北,1915年出生于北京,父亲是海归派,在北洋政府任职 。郑念先后就读天津中西女中和燕京大学,后赴伦敦留学获硕士学位 。丈夫郑康祺原籍济南,是留英博士,俩人回国后丈夫出任民国时期驻澳大利亚外交官 。
“郑念”这个名字就是为纪念1957年去世的丈夫而起的笔名 。直到1966年的时候他们家仍然保持着一种很贵族的生活方式——独立的三层住宅,男女佣人和厨师、园丁 。
文革前的郑念住所
除了丈夫过早去世,郑念的前半生,基本上是风和日丽的 。可是1966年,郑念51岁时,命运的风暴突然袭来,猝不及防把她打入深渊 。
因为郑念是英国留学生,又长期在外商公司工作,当时被控为英国间谍,红卫兵抄了郑念的家,没收了财产,郑念还被关在监狱近7年 。这漫长的7年里,她受到轮番审讯、拷打 。
无人交流的孤寂,对女儿的担忧,精神和肉体难以承受的折磨……也曾令她身心俱疲、消沉绝望,还几次因肺炎、大出血病危住院 。但郑念都拒绝承认那些莫须有的罪行 。她奋力讲道理,摆事实,为自己抗辩 。甚至连看守所的人都认定,没有一个犯人像她那样“顽固和好斗” 。
这段经历最让人震撼的,不是她饱尝的万般磨难,不是那暗无天日的寂寞 。而是她在苦难中呈现的倔强与尊严 。从她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她非凡的勇气、原则和智慧 。
■ 初入监狱,一点一点让环境变得干净
她的父亲曾是北洋政府高官,她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一名名媛 。看的是英文书,吃的是精致瓷器盛的茶和英国式薄三明治,从不知人间愁苦 。
而初到监狱,她惊异于世上竟有如此简陋肮脏之处 。哪怕心有愤恨,也并没有抱怨 。她一点一点收拾着,让环境变干净,让自己住得舒适些 。
她将原本就不多,甚至是吃不饱的米饭,每顿留有一些当浆糊用,将手纸一张一张地贴在沿床的墙面之上,这样她的被褥便不会被墙上的尘土弄脏 。
聪慧的她向看守员背一节毛主席语录“以讲卫生为光荣,不讲卫生为可耻”,以此借得扫帚将屋内打扫干净 。
她还借来针线将毛巾缝制成马桶垫;给贮存水用的脸盆做盖子防灰尘……
恶劣的环境没有使她变得随便与敷衍,她依然坚持对生活的要求,沉着冷静地面对发生着的一切,在陌生而糟糕的环境中觅得新的生机 。
■ 严刑拷打,也不能衣衫不整、悲声求饶
为了让她承认那些莫须有的罪行,郑念曾经有十多天双手被反扭在背后,手铐深深嵌进肉里,磨破皮肤,脓血流淌,度日如年 。
【郑念因为什么入狱?但她用贵族精神赢回了人生】她每次方便后要拉上西裤侧面的拉链,都勒得伤口撕肝裂肺的痛,但她宁愿创口加深也不愿衣衫不整 。
八九十岁的郑念,依旧衣着得体
有位送饭的女人好心劝她高声大哭,以便让看守注意到她双手要残废了 。而郑念想的是:怎么能因此就大放悲声求饶呢?“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才可以发出那种嚎哭之声,这实在太幼稚,且不文明 。”
■ 编一套运动操,让自己保持清醒
在身体状况已经差到不行,难以支撑站立,担心自己因为神志不清而让造反派有机可乘,甚至还自己编了一个运动操,恢复清醒状态 。